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牙齒護理

補牙會讓牙齒變敏感? 牙根外露才是主因

許多人都說,蛀牙填補後牙齒就變敏感性牙齒了,千萬別去補蛀牙!尤其是吃東西時牙齒會酸痛難耐,就是因為蛀牙填補的關係,造成牙齒不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牙醫師陳學甫表示,牙本質敏感的是,因溫度(主要是冷)、觸覺、化學(酸性物質)、滲透壓改變(甜食或被風吹乾的牙本質表面)等刺激,作用在外露的牙本質小管,牽動了口腔內的神經接收器,造成短暫而明顯的疼痛;然而,這種疼痛要排除牙齒齲蛀及裂隙等病理因素。

那麼,為什麼蛀牙填補後,牙齦會感到酸痛呢?陳學甫醫師說,除非填補牙也有外露的牙本質,否則應該朝接合劑界面或牙髓問題思考,不一定所有的「酸痛」都是敏感性牙齒。

牙齒敏感通常不只一個原因造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牙周病及牙齒損耗。臨床上,常看到病患因牙周病的齒槽骨被吸收而造成牙齦的萎縮,讓牙根外露;二來則是因不當的刷牙方式,傷害牙齦,也會造成牙齦萎縮、齒頸部外露及磨損,以致於,在口腔中可看到一顆顆又長又有凹痕的牙齒。有些民眾喜愛喝可樂、梅子醋等酸性飲料,其實也會造成齒槽骨的流失,嚴重時甚至會掉牙。

多數的牙齒問題是不可逆的!陳學甫醫師強調,平時要以正確的方式清潔口腔,若已要對抗敏感性牙齒,除了做好居家口腔保健外,也應配合醫囑治療。處理敏感性牙齒問題,臨床上多以降低神經敏感度、覆蓋或封閉牙本質小管,或是塗抹局部抗發炎或類固醇藥劑來治療。

 

美白牙齒刷牙法 小心加速蛀牙

網路流傳快速美白牙齒刷牙法,利用搗碎草莓加上酵母粉或小蘇打粉,用牙刷沾著刷牙,連續10天就能擁有一口亮白牙齒。牙醫師強調,此法雖然有效,但長期使用恐傷牙,造成琺瑯質磨損,不但容易敏感、酸痛,更增加蛀牙機率。

許多人不惜花錢去做牙齒美白,最近網路上流傳免費快速美白牙齒刷牙法,不少小資族躍躍欲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賴智信指出,包括草莓搗成泥狀加酵母粉、小蘇打粉,以及嚼碎花生、桔子皮曬乾磨成粉當牙膏等,這些方法都是利用酸蝕原理,的確具有美白效果。

不過,賴智信表示,牙齒屬於鈣化物,一旦接觸酸性物質,琺瑯質就會變軟,容易被侵蝕,再加上顆粒磨蝕,更加速破壞琺瑯質,可能出現牙齒表面粗糙,當喝到冷水、吹到冷風時,會感到敏感、酸痛,長期恐增加蛀牙機率。

賴智信提醒,網路有許多錯誤的美白牙齒方式,民眾千萬不要輕易嘗試,為了愛美犧牲牙齒的健康,反而得不償失,只要保持飯後漱口刷牙,牙齒就不易變黃。

從牙醫角度了解港人敏感牙齒情況

牙醫籲逾9成敏感牙齒港人改善習慣 及早修復免脫牙

teeth-press1103「敏感牙齒好少事啫,止咗唔痛咪得囉!」不少敏感牙齒患者以為敏感牙齒非嚴重問題,不用處理,更維持日常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自毀」牙齒令情況惡化。牙醫提醒,若不及早處理,或需接受複雜治療如根管治療、補牙等。牙醫指處理敏感牙齒不應只顧止痛,更應同時修復及預防。香港大學為瞭解本港敏感牙齒患者日常習慣及處理敏感牙齒的方法進行了一民意研究計劃,於3月4日至10日,進行「港人自毀敏感牙齒行為調查」,成功訪問505名(25至55歲)有敏感牙齒症狀的港人。

調查結果發現,3成有敏感牙齒的港人自評牙齒敏感問題達中等至嚴重程度。然而港人仍不太重視敏感牙齒問題,有16%被訪者並無處理,就算有處理,當中33%只以止痛為目標。

逾9成人出現「自毀」敏感牙齒行為 

令人擔憂的是,敏感牙齒患者不但忽視問題,更出現四大「自毀」敏感牙齒行為, 包括

  • 79%受訪者除三餐正餐及飲清水清茶外,會進食及飲用其他食品
  • 42%經常進食高糖分食物飲品,79%經常進食柑橘類水果或高酸性食物飲品
  • 93%曾用不同的錯誤刷牙方法,包括幾隻牙一組左右來回刷(63%)、用硬毛牙刷(20%)、大力刷(30%)、多刷幾次(25%)、刷牙時間過長(49%)及進食後立即刷牙(29%),誤以爲會更清潔
  • 39%人未有選擇有抗敏功能或牙醫推薦牙膏,只會「用價錢衡量」(10%),或「由家人決定」(17%),甚至只會選用去漬牙膏(5%)

 

66%擔心脫牙用假牙杜牙根仍繼續「自毀」牙齒 

teeth-press1103b調查發現,不少人因為敏感牙齒造成的痺痛而心情受影響,當中更有15%受訪者因一早起床刷牙時用凍水漱口出現痺痛,影響整日心情。有66%擔心敏感牙齒導致最終需要脫牙(55%)、用假牙(49%)或杜牙根(47%)。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患者擔心敏感牙齒惡化後的嚴重後果,但仍有逾9成敏感牙齒港人有自毀牙齒行為,情況令人擔心。

四大自毀敏感牙齒行為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臨床副教授梁超敏醫生表示,敏感牙齒成因是琺瑯質耗損或牙肉萎縮,導致牙齒內層的象牙質外露,外來物可直接進入象牙質內數千條微細管道,刺激牙髓內的神經,造成痛楚。患者年齡以35歲或以上為主,當中女患者較男患者多 (2:1) 。而造成象牙質外露的原因爲

  1. 牙肉萎縮:刷牙不當或慢性牙周病導致, 及
  2. 牙齒侵蝕牙齒磨損,如磨牙,不當刷牙習慣,或牙齒被日常口腔接觸到的酸性侵蝕

梁超敏醫生認為,是次調查顯示港人並不重視敏感牙齒問題,若繼續「自毀」牙齒,有機會令敏感牙齒問題惡化。

 

大自毀敏感牙齒行為

原因及後果 

正餐之間進食次數頻密

進食後一至兩小時,口水能中和酸性及籍「再礦化作用」修復琺瑯質,若進食過於頻繁,口水來不及中和酸素,進一步令象牙質耗損

經常進食高糖份高酸性的食物飲品

甜食及酸性食品會令口腔酸性快速提高,有利細菌生長,更易積聚更多牙菌膜,令細菌所製造的酸素度維持在高水平,同時阻止口水中和酸素,進一步令象牙質耗損

錯誤刷牙方法

用硬毛牙刷、多刷幾次、大力刷牙、刷牙時間過長及進食後立即刷牙反而加快琺瑯質及象牙質耗損,會加劇敏感牙齒惡化

買牙膏未有針對個人需要,「用價錢衡量」,甚至用去漬牙膏

去漬牙膏含粗糙顆粒,長期使用容易耗損琺瑯質,進一步令象牙質耗損;使用無抗敏功效的普通牙膏,不能紓緩症狀,吃冷熱甜酸的食物飲品時仍會痛徹心扉

 

梁醫生解釋,若長時間「自毀」牙齒,敏感牙齒惡化,不單會影響生活質素,同時令牙齒組織嚴重耗損、牙齒神經線受損或壞死,以致牙冠斷裂,患者需接受複雜的治療。去年進行的牙醫調查發現,最年輕的敏感牙齒患者平均年齡為20歲,情況不容忽視。「一旦牙齒組織嚴重耗損,不論是根管治療還是補牙等治療,均非常複雜,成功率亦較低,並且有機會有後遺症,就算成功治療,患者都未必能回復牙齒原本的外觀和健康程度。」梁醫生提醒,患者應及早處理敏感牙齒,以免問題惡化令牙齒無法完全復原。

牙科醫生霍家亨強調,敏感牙齒患者不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真正修復牙齒。牙醫處理敏感牙齒主要以預防及修復為概念,盡量減少象牙質外露。以往家居處理主要為每日持續使用抗敏牙膏,以紓緩敏感牙齒的症狀,未能真正修復牙齒。隨著最新醫療科技發展,已應用於「補骨」治療超過30年的「NovaMinTM」,終可應用於家居修復敏感牙齒。

處理敏感牙齒著重修復 首創「家居修復牙齒」 形成修復保護層 

teeth-press1103c人體的骨骼和牙齒的構造相似,均含有一種名為「氫氧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的礦物質,十多年前,醫學界開始研究將用於補骨技術上的物料「NovaMinTM」應用在牙齒護理上。「NovaMinTM」是先進的磷酸鈣技術,能釋放跟人類健康牙齒及骨骼成份一樣的鈣及磷酸鹽以建立礦物層。

當「NovaMinTM」進入口腔,接觸到口水後便會釋放鈣及磷酸鹽,建立類近「氫氧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的礦物層,在外露象牙質之上形成與牙齒天然結構相似的修復保護層。該保護層物質會強力緊貼象牙質上的膠原蛋白,形成十分穩固的修復保護層。

因為「NovaMinTM」會釋放鈣和磷離子,容易跟牙膏內的成份產生化學反應,尤其是氟化物,故應用於牙膏上有一定困難,經專家多年努力才成功將「NovaMinTM」應用於含氟抗敏牙膏上。含「NovaMinTM」及氟化物的抗敏牙膏是全球第一支可修復和保護外露象牙質的含氟牙膏,讓患者可以於「家居修復敏感牙齒」,是牙齒護理上的科技突破。霍醫生指,研究顯示,持續4天每日兩次使用含「NovaMinTM」的牙膏,修復保護層的堅硬程度,較原有的外露象牙質硬達六成,堅硬及穩固的修復保護層更能加強抵抗日常敏感牙齒的兩大耗損,包括刷牙及經常進食帶有酸性的食物飲品引致的侵蝕問題。只要持續每日兩次用含「NovaMinTM」的含氟牙膏,便可以修復及保護敏感牙齒,有效改善象牙質外露問題。

一項2010年發表的研究,比較含「NovaMinTM」、另一種常用的抗敏牙膏成份硝酸鉀(Potassium Nitrate)或安慰劑的牙膏之效用,結果發現使用含「NovaMinTM」抗敏牙膏的患者,在空氣測試時的疼痛分數和敏感度均有大幅改善,而且改善程度較其餘兩組為高。

潮媽飲管飲啤酒避敏感牙齒 

teeth-press1103d廿多歲的Jenny,約十年前便開始有敏感牙齒症狀。Jenny酷愛飲用冰凍飲品,在冬天也會飲凍水。但每當飲用冰凍飲品時,牙齒便會產生痺痛感覺,會「成個人震一震」,為了避免痺痛感,每次飲用冰凍飲品時,均需要用飲管免刺激敏感牙齒;更要戒食她愛吃的冰類食物,如雪花冰、雪糕磚等。她平日最愛與朋友歡聚,飲啤酒時需要用飲管飲用,不其然會引來奇異目光,身旁的朋友也會「問下你做咩」。若無飲管,只好慢慢、小口的飲,避免刺激敏感牙齒。

她坦言以為敏感牙齒是天生的,未有改善生活習慣,繼續經常飲用酸性飲品。她平日選購牙膏時沒有留意其功能,主要以其包裝決定,也會購買美白牙膏使用。她以為處理敏感牙齒需到牙醫接受複雜治療,故十分抗拒。

同樣約在十年前出現敏感牙齒症狀的Koeman,也無特別處理敏感牙齒問題,家中所用的牙膏由家人選購,亦沒有特別選擇牙膏的功能。二十多歲的Koeman直言,一直誤以為敏感牙齒與普通痛症一樣,需要服食止痛藥,但因其情況不算十分嚴重,毋需求醫服藥。他每天都會進食甜酸食物,也經常飲果汁、檸檬茶,平日為避免敏感牙齒的痺痛感,飲用凍飲時會盡量用飲管;惟某些情況下,不能用飲管,感到很不方便,如運動後需補充大量水份,一般會大口大口喝,爲免刺激敏感牙齒,唯有直灌入喉嚨,盡量不碰到牙齒,但有時仍難免會有痺痛感。

兩人使用含「NovaMinTM」的含氟牙膏後,均覺得能有效紓緩赤痺, Koeman更表示,赤痺感紓緩達60%至70%,而Jenny 則感覺刷完牙之後,牙齒比較乾淨和牙齒表面比較順滑,兩人均打算日後轉用含「NovaMinTM」的含氟牙膏,以持續修復敏感牙齒,遠離敏感牙齒的赤痺及重拾享受各種美食的樂趣。

 

 

資料提供: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hno1-signoff

 

 

敏感牙齒個案 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近半患者同時患牙齦炎、牙周炎
牙醫拆解港人敏感牙齒五大誤解拖延忽視嚴重可致牙齒脫落


sensitive-teeth-1

牙醫調查:敏感牙齒個案較五年前上升 - 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當港人發現自己有蛀牙、牙周病,可能會第一時間找牙醫處理。但若每次吃喝冷熱甜酸食物和飲品時感到一陣痺痛,卻會認為這情況非常普遍,選擇「拖得就拖」,正正是港人常見的敏感牙齒問題。

舒適達在近50年來專注致力研究處理敏感牙齒問題。為了更深入了解港人患敏感牙齒的情況及誤解,藉此提升港人對敏感牙齒的認識及關注,於2010年8月進行兩個問卷調查:

1 ) 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港人敏感牙齒調查」,成功訪問504名 (25至55歲) 有敏感牙齒症狀的香港市民。

2) 「從牙醫角度了解港人敏感牙齒情況調查」,成功訪問101名於本港執業的牙醫,並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數據分析。

敏感牙齒問題愈趨普遍及年輕化  
牙醫調查: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sensitive-teeth-.2港人調查結果顯示,在890位25至55歲的受訪市民中,五成七(57%) 表示曾出現敏感牙齒症狀。當中逾七成半受訪港人認為敏感牙齒情況於本港屬普遍。受訪牙醫指,根據臨床經驗,平均每10 名求診者,便有4 名被診斷有敏感牙齒症狀。九成四受訪牙醫表示有患者洗牙前因牙齒被牙石包圍而不發覺自己有敏感牙齒症狀。

六成受訪牙醫認為,有敏感牙齒症狀的人數較五年前增加。同時,五成三受訪牙醫指敏感牙齒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年輕患者平均僅20歲。

雖然本港患有敏感牙齒的人愈來愈多,但港人對敏感牙齒問題認知不足。是次調查更發現,港人對敏感牙齒存有五大誤解:
  • 誤解一:進食冷/熱/甜/酸食物時感到痺痛,每個人都會?

    有逾一成受訪港人誤以為進食冷、熱、甜、酸的食物時,牙齒感到痹痛屬正常反應,而且更有高達64%認為痹痛只會短暫出現,戒食令牙齒赤痺痛的食物一會兒便不會再痛。
     
  • 誤解二:年紀大的人才會有敏感牙齒?

    有近半( 45%)受訪港人誤以為中年人有較大機會出現敏感牙齒, 不足兩成能正確指出任何人士均可能患有敏感牙齒。
     
  • 誤解三:敏感牙齒只是短暫性「小毛病」,不用處理?

    受訪牙醫指,每10 名敏感牙齒患者,平均僅有 5 人會就敏感牙齒問題主動尋求牙醫協助。當牙醫告知求診者他們有敏感牙齒時,52%情況輕微的求診者不會即時處理問題。情況嚴重的求診者也忽視問題:58%只處理最嚴重的一、兩顆牙齒;14%表示待敏感牙齒情況更嚴重才處理;8%甚至表示只是「小毛病」,只需簡單處理。

    此調查結果與患者調查不謀而合:沒有使用抗敏牙膏或尋求牙醫協助的敏感牙齒患者表示,痛到不能夠進食(60%),每次進食都痛(55%)或甚至不進食也痛(53%)時才會處理敏感牙齒!

    事實上,敏感牙齒與牙齦炎及牙周炎關係密切。受訪牙醫表示,患有敏感牙齒的求診人士中,分別有46%患牙齦炎和45%患牙周炎,情況不容忽視。
     
  • 誤解四:「避得就避」便會自行痊癒?

    調查發現,89%港人曾經以錯誤方法處理敏感牙齒,隨時令問題惡化——63%認為用不痛的一邊進食;60%認為應經常刷牙,防止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內便可有效處理敏感牙齒的症狀;54%認為應減少進食令牙齒痹痛的食物;更有24%表示刷牙時避開碰觸到敏感牙齒便可令敏感牙齒不再出現。
     
  • 誤解五:牙醫處理敏感牙齒問題所費不菲?

    四成患者指出,尋找牙醫處理敏感牙齒問題所費不菲。


象牙質外露致敏感牙齒

sensitive-teeth-3牙科醫生陳達年醫生指出,敏感牙齒因琺瑯質耗損或牙肉萎縮,導致牙齒內層的象牙質外露,外來物可直接進入象牙質內數千條微細管道,刺激牙髓內的神經,造成痛楚。

而造成琺瑯質耗損或牙肉萎縮的原因,可能是刷牙用力過度、經常磨牙或頻密的高酸性飲食所致。陳醫生指:「若擁有健康正常的牙齒,吃任何食物均不應出現痹痛的感覺,倘沒有蛀牙但每逢進食冷、熱、甜、酸食物或飲品時感到痹痛,便代表可能出現敏感牙齒。」

敏感牙齒患者日增   
與口腔護理習慣不當有關

陳達年醫生指出,一些後天的因素及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均導致敏感牙齒愈趨普遍及年輕化。「如過度用力刷牙;頻密的高酸性飲食,如汽水、果汁或紅﹑白酒等;近年確是多了患者不適當使用含漂白成份的牙齒美白產品,均會增加敏感牙齒的風險;加上港人生活壓力愈來愈大,令因磨牙致敏感牙齒的個案亦有所增加。」

港人處理敏感牙齒「拖得就拖」嚴重可致牙齒脫落

調查顯示不少受訪港人直至不能進食始求診或使用抗敏牙膏。陳醫生提醒港人不應忽視敏感牙齒,因為一旦牙菌膜形成,更會增加患牙齦炎、牙肉出血以及牙周炎的風險,嚴重者更有機會導致牙齒脫落。

敏感牙齒最常用的處理方法有三種:一,使用抗敏牙膏;二,塗上牙面氟化物;三,配製「護牙膠托」。三種方法均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其中尤以抗敏牙膏最為簡便。臨床驗證,只需代替日常牙膏每日早晚使用兩次,便可為牙齒提供持久保護,完全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抗敏牙膏 速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

臨床驗證,使用抗敏牙膏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雖然耗損的琺瑯質已無法修補,但使用抗敏牙膏能有效迅速紓緩敏感牙齒症狀。以最新速效抗敏牙膏爲例,臨床驗證只需使用60 秒*,即可有效紓緩敏感牙齒症狀,持續使用更可為牙齒提供持久保護。

抗敏牙膏的抗敏技術大致可分為兩種,分別是滲透及堵塞作用。滲透作用是指利用化學物質阻撓痛楚信息的傳送;堵塞作用則以化學物質堵塞象牙質表面及其微細管道,形成保護層。陳醫生表示,抗敏牙膏使用簡便快捷,適合生活節奏急速的都市人。患者應選用含氟化物的抗敏牙膏代替日常牙膏,抗敏同時亦能防止蛀牙。

敏感牙齒困擾港人     嚴重影響工作表現

敏感牙齒問題困擾不少港人,許小姐便是其中一員。由於過份注重口腔衛生,刷牙太用力,甚至一日刷多次,最終令牙肉受損並且牙根外露,造成敏感牙齒。

出現敏感牙齒症狀後,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飲食上的轉變。許小姐一向喜愛雪糕、巧克力等甜食,她坦然:「每次看到雪糕時,內心都萬分掙扎,既想吃,但又怕那種椎心的痛,唯有把雪糕放在舌頭淺嚐,避免觸及敏感牙齒。如果不小心觸碰牙齒,甚至痹到頭痛!」

從事設計的許小姐更因敏感牙齒而於工作上遇上尷尬情況。當推介自己的設計時,因為要避免舌頭碰到敏感牙齒,不免會口齒不清,直接影響客戶的印象及信任。

一邊牙齒出現敏感牙齒症狀後,許小姐曾嘗試用另一邊牙齒進食,但最後兩邊牙齒也出現嚴重的痹痛,不論飲冷水甚至不小心觸碰也痛入心扉,最終向牙醫求診。牙醫建議每天使用兩次抗敏牙膏,令許小姐終可遠離敏感牙齒的痹痛,享受各種美食,亦重拾跟客戶交流的信心。

隨著敏感牙齒年輕化,陳醫生建議患者應立即處理敏感牙齒,除了正確清潔牙齒外,亦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定期檢查牙齒,以免影響牙齒健康及生活質素,日後都要跟美食絕緣。

 

 

資料提供:舒適達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