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眼睛護理

眼睛乾澀不適 就喝桑葚養眼茶

辦公族打電腦盯螢幕,又待在冷氣房一整天,或是經常低頭滑手機,眼睛總感覺乾澀、疲乏,甚至模糊不清;中醫師莊雅惠推薦一款「桑葚養眼茶」,具有滋潤眼睛、明目保養的功效,還能提神醒腦。

3C族易眼睛疲勞

莊雅惠, 開業中醫診所院長指出,現代人常有過度用眼的壞習慣,尤其3C產品盛行,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無時無刻都在低頭滑手機;但近距離、長時間用眼,再加上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勞。

過度用眼很傷眼

莊雅惠強調,過度用眼不只會造成近視問題,包括弱視、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疾也都大有關係,嚴重更會導致失明,建議從小就應開始「養眼」,除了適時休息外,可也透過中藥茶飲預防眼睛退化。

桑葚養眼茶滋潤

莊雅惠推薦一款「桑葚養眼茶」,材料有黃耆3錢、紅棗6錢、桑葚3錢及薄荷1.5錢,可分成4份適合飲用2至4天,每份用250cc沸水,浸泡約5至10分鐘,可當作日常茶水飲用,具有滋潤眼睛、改善眼淚不足及疲倦的功效。

 

上班族久盯電腦螢幕 恐造成眼睛永久性傷害

就算光線不足,3C產品依舊不離身,現代人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用眼,但對廣大上班族而言,電腦螢幕才是每天相處時間最久的夥伴,近年來深受廣泛討論的短波長藍光,就存在於各種螢幕光線中,日積月累下來,很容易造成眼睛的永久性傷害。

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螢幕光線與環境的對比加大,容易使眼睛疲勞,引發睫狀肌過度收縮而造成假性近視,就有廠商貼心打造光智慧螢幕,可感應外部環境光源,自動調整螢幕亮度,減輕眼睛的負擔,針對畫面中的亮暗場景,更可自動補強明亮度與對比,看見隱藏的細節。

醫師建議,在觀看螢幕二十分鐘後可以短暫的休息二十秒鐘,利用休息時間注視二十呎以外的物品,讓眼睛肌肉好好放鬆。

 

眼睛癢不要揉 以免細菌性結膜炎上身

如果出現眼睛癢,很直覺的反應就是會揉眼;但是,眼科醫師提醒,最近常下雨,再加上空氣污染很嚴重,很容易使得眼睛遭到感染,以致出現細菌性結膜炎,民眾要小心防範,一旦有眼睛癢的症狀,千萬不要揉眼睛!

春天是急性結膜炎好發期

春天很容易變天,忽而下雨,忽而出太陽,空氣中會有很多微粒子,不只是有病毒,更是有細菌,都是很可怕的致病原,眼睛疾患也易好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宜倫表示,門診中就有很多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的急性結膜炎病人來就醫,而且患者常會因為出現眼睛癢的症狀,就一直揉眼睛,致使病情更加嚴重。

眼睛癢可用冰敷止癢

蔡宜倫醫師指出,就有病人因為眼睛癢一直揉,半夜裡眼睛腫了一大包,白眼球部位有水腫現象;其實,若是出現眼睛癢,最好不要揉眼睛,否則會使得細菌感染更加嚴重,而當眼睛癢時,若是還沒有就醫之前,可先用冰敷止癢。

症狀緩解 類固醇就不要再用

至於細菌性結膜炎的治療,則是會使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用藥;蔡宜倫醫師並提醒,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急性結膜炎,應避免長期使用,當症狀緩解時,就不要再用,以免會使眼壓增高。另外,由於春夏之交是急性結膜炎好發期,而且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民眾應注意眼睛部位的清潔衛生,以及居家環境的清潔衛生,以免急性結膜炎上身。

眼睛有異物感 恐是眼結石惹禍

在台灣,有高達一半的民眾都曾有眼結石問題,但其中只佔7%的人會出現相關症狀,主要是因周圍環境不佳,造成刺激眼睛的物質越來越多,讓臨床上因眼結石就診的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眼結石細小 長期累積恐發炎

眼科醫師表示,眼結石屬於常見的眼科疾病,結石會分布在眼瞼結膜底下,主要是因結膜受到刺激或慢性發炎,使得上皮細胞增生和結膜線體改變,進而混合形成透明狀結膜凝塊,這些結石雖細小,但會呈現一顆顆白色或黃色的圓點,外貌像石頭,因此稱為結石。

眼結石初期無徵兆 患者不痛不癢

通常結石會藏在結膜下,患者並無任何感覺,除非結石變大影響到角膜,這時患者就會感到有異物感且刺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破皮,這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醫師進一步說明,碰到這種情形,醫師會利用針頭將結石挑除,不過醫師會評估結石大小,再判斷是否適合挑除,避免因傷口過大造成結疤問題,反倒更容易造成結石。

像是戶外工作者、騎車通勤的民眾或是常戴隱形眼鏡等,都屬於結石高危險族群,應特別小心,尤其過敏性結膜炎、長期點眼藥水者或老人家更應特別注意,其實眼結石並非嚴重疾病,但若拖延不治療,就恐會引起發炎,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時就應盡快就醫,才能避免症狀惡化。

流感病毒入侵眼睛 全家都染急性結膜炎

流感病毒肆虐,竟然連眼睛都不放過。眼科門診中,最近就出現好多因為感染流感病毒,進而引起急性結膜炎的病人,甚至有一家五口全家都受到感染的病例;眼科醫師提醒,家人有出現流感,全家人都要小心防範,平常應勤洗手,並且不要揉眼睛,以免受到感染。

眼睛被眼屎分泌物黏住

李永誠醫師, 開業醫眼科診所院長表示,最近A型流感病毒大流行,不只是會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還會併發急性結膜炎,眼睛紅成一片,而且會有很多分泌物,許多病人在早上起床時,甚至會有眼睛被眼屎分泌物黏住的情形。

急性結膜炎小朋友輕症居多

這次A型流感大流行,尤其是入侵中壯年,而且會併發重症,至於會出現急性結膜炎病例則以小朋友較常見,而且以輕症居多。李永誠醫師指出,有不少病人是先有急性結膜炎症狀後,才出現感冒症狀,由於流感病毒傳染性大;因此,在治療時會採用類固醇以及抗生素,大約治療二週後即可獲得緩解。

勤洗手+不要揉眼睛

李永誠提醒,由於最近流感病毒大流行,民眾應做好清潔衛生,平時應勤洗手,而且不要揉眼睛;若是出現眼睛紅、癢、眼屎分泌物增多,應立即就醫診治,以免全家都受到感染。

 

眼睛好脆弱! 輕揉竟結膜下出血

眼睛是靈魂之窗,而且眼睛的構造好複雜,甚至眼睛的疾病更是多不可數;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導致眼睛出狀況,尤其是亂揉眼睛,極可能使得眼結膜下出血,眼睛紅成一片,怪嚇人的!

天氣太冷眼睛太乾易好發

鄭成國, 新光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表示,眼結膜下出血通常都是因為亂揉眼睛導致,也有人是因為眼睛遭到碰撞,使得眼睛的血管出血而產生,尤其是眼睛比較脆弱的人較易發生;而且眼睛表面比較不光滑的人,天氣太冷,眼睛太乾,稍微一碰眼睛,也會使得眼睛表面的血管破裂,引起結膜下出血。

眼結膜下出血原因多

除了眼睛碰撞或是亂揉眼睛會導致眼結膜下出血之外,還有滿多原因會造成眼結膜下出血;鄭成國醫師進一步指出,急性青光眼也會因為充血而易於使得眼睛血管破裂,而造成結膜下出血,而有在服用防血栓藥物阿斯匹靈的人,也易於發生眼結膜下出血,或是有血液疾病血小板低下者,也會出現結膜下出血。

二週就會自行吸收

眼結膜下出血會呈現眼睛紅的現象,往往讓人怵目驚心;不過,鄭成國醫師指出,眼睛結膜下出血的情況大約二週就會自行吸收,就好像身體上出現的瘀青,通常不用治療,就會自己好,只是要小心不要造成感染,要慎防細菌入侵。

 

幼兒眼睛有白瞳 罹視網膜母細胞瘤恐喪命

一名三歲孩童,從小有一隻眼睛就不好,家長也不以為意,直到最近才帶其就醫,結果竟被診斷出是罹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眼科醫師提醒,視網膜母細胞瘤嚴重時恐危及生命,家長可得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發育,一旦有出現異常,就要趕緊帶去眼科診治。

嬰幼兒最常見的眼睛癌症

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指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睛癌症,相當惡性,而且是長在眼睛裡面,並會往內生長,一直延伸到玻璃體,甚至傷及大腦,病況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眼睛對光沒有反應

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孩子,眼睛會對光沒有反應,而且瞳孔是白色的,很像是罹患白內障;李文浩主任表示,通常嬰兒在出生後,就可以發現此病症,而這位家長這麼晚才帶其就醫,恐已傷及腦部,非常危險。

單眼發病會有斜視問題

李文浩主任說,美國大約一年有200-300例視網膜母細胞瘤病人,也就是說,每一萬人中,就會有一人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而且很多都是單眼發病,另一眼正常,使得幼兒會以正常的眼睛視物,眼睛無法聚焦,進而會有斜視。

早期發現可用冷凍療法或光療法

至於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若是早期發現,可以使用冷凍療法或是光療法;李文浩主任進一步指出,若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已傷及視神經,則需要做手術切除整個眼球,除了外觀上的重建外,心理上也需要進行復健,那就茲事體大。

眼睛紅腫關節痛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

四十三歲的王女士,從二十多歲開始幾乎每年冬天固定嚴重眼睛紅腫,日夜伴隨的背痛,甚至讓她在登上紅毯時,也因為眼睛紅腫無法戴上隱形眼鏡,只好戴著大眼鏡走紅毯,讓她為此相當懊惱。後來王女士的弟弟因為關節疼痛去檢查,赫然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所引發的併發症,王女士也去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眼睛紅腫的病因,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所引發的併發症──「虹彩炎」。

僵直性脊椎炎併發症多 不可忽視

陳信華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的發炎,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如骨盆與脊椎交接處。但是像王女士這樣引發虹彩炎的病患也不在少數,達四成左右的病例,此外還有頸部發炎機率約7成5,肋骨交接處發炎7成以及腳跟處發炎約3成。民眾如果有相關症狀,可不能輕忽,若忽略僵直性脊椎炎的可能性,後果不堪設想。

知名藝人周杰倫也飽受僵直性脊椎炎的困擾,盡管身材精壯,卻無法長負重物,對生活有重大的影響。不過陳信華醫師表示,只要及早發現就醫,目前的治療技術能夠大幅改善僵直性脊椎炎帶來的影響。陳信華醫師強調,治療需要配合用藥,有些病人不痛不吃,痛起來才自行加碼成藥,長期下來對治療會有負面影響外,不僅會導致腸胃出問題,還可能傷腎、影響心血管功能。

無法根治 控制方法多元需持續

目前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根治之道,但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協助患者控制良好、延緩疾病的病程。而目前治療藥物以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NSAIDs)為主,若民眾症狀還是沒有改善,醫師通常會建議採用生物製劑的治療手段。陳信華醫師表示,有許多民眾對於生物製劑仍有疑慮,不過以新型的一個月一劑的生物製劑追蹤五年研究報告為例,藥物可以持續提供療效,改善症狀。 陳信華醫師同時指出,只要配合醫師指示以及注意副作用,適時的從NSAID藥物轉換至生物製劑,更可避免長期使用止痛藥造成的腸胃與肝腎負擔。不過民眾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及早發現,就前往就醫治療,只要相信醫師的處方,治療持續不中斷,就能夠及時控制疾病。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