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眼睛護理

舒緩白內障術後眼睛不適 需要無防腐劑人工淚液

一名60多歲的白內障女性,經白內障手術後出現眼睛乾澀、紅腫且視力模糊等症狀,家人緊急帶她回診,結果被診斷確認為白內障手術引發的乾眼症狀;在接受治療並使用無添加防腐劑人工淚液輔助下,眼睛不適等症狀已獲得舒緩,角膜也在治療下逐漸恢復健康。

白內障手術恐引發乾眼症 應著重追蹤術後病變

眼科診所院長楊智欽表示,白內障是目前國內眼科門診就診率最高的疾病,起因於眼球內透明水晶體變得混濁、硬化,導致光線穿透不良,視線看出去就會霧霧白白的。手術是現在治療白內障最普遍的方式,成功率高,且術後患者視力幾乎都能獲得改善。

然而,白內障術後,有部分患者會引發乾眼症,楊智欽院長指出,原因可能為年齡高、淚腺分泌量減少、手術後使用抗發炎眼藥水產生的副作用,或因手術刺激,導致角膜神經反應遲緩,使淚液減少而造成乾眼症;因此,多會開立不含防腐劑人工淚液,請患者搭配藥物治療同步使用,但若出現不適症狀且無法獲得改善時,應盡速回診。

無添加防腐劑人工淚液 溫和不刺激

楊智欽醫師進一步說明,人工淚液內含防腐劑主要是為了抑制細菌滋生,含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不適合角膜表皮較脆弱、損傷或需要頻繁使用人工淚液的患者,而單支拋棄式劑型的人工淚液多半沒有含防腐劑,較適合需頻繁使用的患者,但由於不含防腐劑,因此開封後需於一日內使用完畢,避免細菌滋生。

圖片

▲圖/楊智欽醫師呼籲,若想改善乾眼症狀,應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每半年定期檢查 保持視力健康光彩

楊智欽醫師呼籲,若想改善乾眼症狀,應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用眼30分鐘就應讓眼睛休息10分鐘、熱敷眼部並均衡飲食,戶外活動時,則可配戴防紫外線的眼鏡來保護眼睛。此外,為保護視力健康,應每半年至眼科進行檢查,若有病變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讓靈魂之窗保持健康光彩。

以上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眼睛出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吸菸是重要危險因子

一名40歲的漁夫經常在烈日下工作,等待漁穫時總會抽菸打發無聊時光,某日工作時突然眼前一片模糊,返港後立即前往急診,結果發現雙眼罹患血管增殖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抗血管生長因子治療後獲得改善。醫師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但未做好眼睛防晒、有菸癮,都可能會加速疾病發生,不可不慎。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嚴加注意危險因子收治該病例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柔蓁說,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雖然患者年僅40歲,但長期在烈日下工作,加上未戴太陽眼鏡防護眼睛,讓眼睛直接受到紫外線傷害,又經常在船上抽菸,此兩危險因子加乘傷害下,讓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

抽菸讓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機率倍增!

黃柔蓁醫師提醒,香菸中的毒素會造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更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硬化、發炎,老菸槍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二至五倍,惡化機率也比不抽菸者高出一倍,倘若罹病後再不戒菸,復發率也會提高,將更難治療。

保護雙眼健康 從戒菸開始

黃柔蓁醫師指出,醫界研究發現,民眾戒菸20年後,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才與一般人相當,戒菸不到二十年,罹病率仍比不抽菸的人高出數倍。而在國外菸盒上有警語註明「吸菸會致失明」,但台灣未強調此點;因此,國人多半不知道香菸是導致老年失明的幫兇,建議有菸癮的人盡量於30歲前戒除。

定期檢測眼睛 才有健康的靈魂之窗

這位漁夫雖然因血管新生出現視力模糊的症狀,所幸透過抗血管生長因子治療已獲得改善,很快回到工作崗位。黃柔蓁醫師提醒,除了戒菸、防晒以外,年近五十歲的民眾可以上網下載「阿姆斯勒方格表」,分別以單眼進行自我檢測,通常一眼發生老年黃斑部病變後,另一眼在兩、三年後也會跟著出問題,有些人甚至拖到五至十年後,兩眼都發生問題了才發現。若未及早發覺,先病變的眼睛治療效果會打折扣。

除了自我檢測,黃柔蓁醫師建議,日常維持正常血壓、血糖與血脂,戒菸、戒酒、多攝取深綠色蔬果並戴太陽眼鏡,都能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若不幸罹病,更要遵從醫囑定時回診追蹤治療,才能確保靈魂之窗健康。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別讓眼睛業障重! 甲醛超標恐致皮膚病變

為了打造深邃大眼,不少女性習慣配戴假睫毛,但您用的假睫毛膠水安全嗎?為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針對轄內藥粧店、賣場、商行等,進行15件假睫毛膠水化粧品抽驗。其中,1件檢出甲醛超標,另有3件標示誇大宣稱、3件標示不全。

假睫毛膠水含甲醛長期恐致皮膚病變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依衛生福利部「化粧品中甲醛之殘留限量規定」,如於製造過程中,因技術上無法避免甲醛殘留,其限量為75ppm。若使用甲醛超標的假睫毛膠水,長期接觸恐引起眼、鼻、呼吸道不適,造成黏膜刺激、過敏,甚至可能導致皮膚病變。

化粧品外盒包裝或容器必需顯著標示「產品名稱」,產品同時具外盒包裝及容器,應於外盒包裝標示「製造廠名稱、 地址(國產者)」、「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許可證字號(含藥化粧品者)」等,且不得有誇大或涉及療效宣稱。違反規定者,依同條例第28條規定,可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鍰。

選購化粧品認明完整標示、來源有保障

臺北市衛生局呼籲,化粧品業者應遵守相關規定,以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並提醒消費者購買化粧品時,不應輕信誇大療效宣稱,且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及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才能美的自信又健康。

最新兒童眼睛保健觀念! 眼科醫師直播分享

國內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寒暑假更是度數增加的高峰期。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強調,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未來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會大幅增加。

6大徵兆 及早發現惡視力

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保健要從小開始。王孟祺院長表示,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要特別留意弱視及近視的問題,建議家長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若是發現有姿勢異常、常瞇眼、斜著頭、走路常撞到、經常跌倒,甚至是瞳孔反射呈現白色,就要盡快帶到診間檢查。

治療弱視、近視 有黃金治療期

王孟祺院長指出,弱視的原因有斜視、屈光異常、眼瞼下垂,或是先天性白內障,在診間可以透過「亂點立體圖」篩檢;確診後,最好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而近視的原因則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軸過長而視力模糊,18歲前可以藉由點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達到輔助控制近視的目的。

戴眼鏡治療迷思 醫師來解答

越晚戴眼鏡越好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越早戴眼鏡,度數可能增加越快。王孟祺院長說明,一般來說,裸視視力低於0.5,也就是約150度的近視度數,就需要配戴眼鏡。若是太遲配戴眼鏡,反而會造成眼睛容易疲勞、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以及影響學習。

9/12直播 最新兒童眼睛保健觀念

王孟祺院長將於9月12日星期二,下午1:00-1:30在「健康醫療網」FB粉絲團直播。節目中,將提供最新兒童眼睛保健觀念,包括2大惡視力原因、3步驟預防近視、4大護眼食物,歡迎民眾熱情參與、同步上線,有任何眼睛保健相關問題,也可以線上提出,大家一起討論!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近視雷射手術後眼睛會乾? 專家來解惑

日前有眼科醫師指稱,不少人在做完近視雷射手術後,會有眼睛乾澀等併發症,不但造成民眾疑慮,甚至使得眼科門診中,進行近視雷射手術的案例大幅減少。到底近視雷射手術是否會有眼睛乾澀等併發症,或是有何方法可以避免近視雷射手術出現併發症呢?

手術傷害到眼角膜神經 使眼淚分泌減少

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一般人做近視雷射手術最在意的就是乾眼症的問題,很多人在網路上都可以發現到此議題,至於近視雷射手術後乾眼症的原因,是由於手術過程中會傷害到眼角膜神經,以致會對外界不敏感,而會使得眼淚分泌減少。

傳統近視雷射手術較會有乾眼症 新的近視雷射手術1個月內恢復

其實,目前做近視雷射手術已有Trans PRK新方法,對於手術後出現乾眼症的情況已大幅改善。廖家慶醫師指出,一般傳統近視雷射手術是要切開角膜瓣,這對於角膜傷害較深,所以恢復期要6個月,就較會有乾眼症;目前新的近視雷射手術,手術較表淺,所以乾眼症只是暫時性後遺症,大約1個月內就可恢復。

使用3C頻繁容易眼睛乾 宜選擇較不會眼睛乾的近視雷射手術

然而,現代人由於使用3C很頻繁,以致於往往都會有眼睛乾的問題存在;廖家慶醫師表示,若是有眼睛乾的問題者,要做近視雷射手術就最好是選擇較不會眼睛乾的手術方式,若是仍有眼睛乾時,也可以使用人工淚液定期補充,以及按時用藥,手術後會有消炎藥,對乾眼症和恢復都有幫助,也有使用淚管塞使排水口塞住,或是自體血清人工淚液,以及戴護目鏡,都對出現乾眼症有幫助。

20歲後近視度數穩定 做近視雷射手術較理想

至於要做近視雷射手術,也應在20歲以後;廖家慶醫師解釋,由於青少年仍在成長發育,眼睛近視度數尚不穩定,度數還在增加,所以要做近視雷射手術,應等到20歲以後近視度數已穩定,以及大約40歲左右出現老花以前,是做近視雷射手術較理想的年齡。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 需要先檢查評估

另外,就是近視度數問題,高度近視可以做雷射近視手術嗎?廖家慶醫師說,做近視雷射手術,都需要先檢查評估,由於近視度數與眼角膜厚度有關,度數越深,做近視雷射手術時就要削掉更多眼角膜,但有人天生的眼角膜就很厚,所以做完手術後仍在安全範圍內。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艷陽高照紫外線超強! 眼睛該如何防曬?

最近艷陽高照,室外氣溫高達攝氏38度,紫外線超強,很多人都只注意肌膚的防曬;殊不知,眼睛防曬也非常重要,否則就很可能使眼睛受到傷害。至於想要做好眼睛防曬,眼科醫師建議,可戴寬緣帽子、撐陽傘和配戴太陽眼鏡。太陽眼鏡也要注意選擇合格的產品,才具有阻絕紫外線的功效。

眼睛不防曬 嚴重恐導致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

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最近非常炎熱,氣溫已高達攝氏38度,而紫外線強度戶外要比室內強太多;就有人因為沒有做好眼睛防曬,陽光太強讓他產生眩光而去撞到玻璃,導致眼睛挫傷,甚至有人因為去海邊玩,強烈紫外線將眼角膜曬傷,導致點狀角膜炎,疼痛不堪丶流淚不止丶無法睜眼。如果長期曝曬在強烈陽光下,更甚者則是會導致白內障丶眼翼甚至黃斑部病變,不得不慎!

合格太陽眼鏡 才能隔絕紫外線

眼睛防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配戴太陽眼鏡;王孟祺醫師指出,合格的太陽眼鏡有UV400的標示,指得是可以隔絶波長400奈米以下的紫外線,達到99%的程度。颜色上可選擇墨綠、灰色和咖啡色的太陽眼鏡,可削弱可見光強度,避免刺眼及眩光干擾。藍色透明的太陽眼鏡會使藍光透過,反而不能遮擋藍光要避免使用。但若是反射式的藍色鏡片,由於可反射藍光,則是抗藍光鏡片的一種,也可選用。

水上活動或開車 可用偏光鏡

尤其夏天進行水上活動或是開車時,水面和地面會強烈反射光線,也會因反射光和眩光,進而影響開車安全。像是夕陽西下時,光線也特別刺眼,這時光線很強時,就可配戴有偏光效果的太陽眼鏡。王孟祺醫師進一步指出,具有偏光效果的太陽眼鏡,很容易檢查,只要在一般液晶螢幕前,透過鏡片觀看螢幕,將鏡片順時鐘轉動一下,若是具有偏光效果,則某一角度可看到螢幕,再轉90度,就會看不到螢幕,很容易測試。

戴寬帽與陽傘 也可阻絕紫外線

王孟祺醫師進一步指出,炎炎夏日想要做好眼睛的防護,除了戴太陽眼鏡,平常外出還可以戴寬緣帽與陽傘,可以阻絕50%由頭頂往下照的紫外線強度,至於早上10點到2點紫外線最強,最好不要在沒有防護下外出,若是沒有防護時,應盡量在樹蔭下或騎樓下,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護眼「3步驟」 助糖友保護眼睛、不失明

77歲李太太曾是蛙式國手,雖然有家人罹患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但因為有運動習慣,身體很硬朗。她在20年前,開始迷上含糖飲料,一天喝兩、三罐,有天眼前突然天旋地轉,就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過5年,左眼開始視力模糊,原來眼睛黃斑部已出血,眼睛也開始出現「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李太太經過幾次雷射與眼內治療後,視力已有進步,現在的她,已經可以開心與朋友出遊、散步,生活也恢復正常。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嚴重可能致盲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翁林仲表示,門診中,像李太太這樣的病例,不算少數。糖尿病若持續惡化,眼睛就容易產生黃斑部水腫、玻璃體出血等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及早發現、盡早治療,不只影響視力,甚至會引起失明。

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患病20年以上,近8成會出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其中,每5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就有1人可能患有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根據105年衛福部中央健保署資料,只有約4成糖尿病患者定期接受眼底檢查或接受眼底彩色攝影檢查。

護眼3步驟 幫助追蹤視網膜健康

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指出,在眼科門診,「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是糖尿病患者致盲主要疾病,為了避免患者疏忽病灶、眼疾惡化,眼科醫療團隊首創「護眼網App」,將糖友每日監測血糖概念與視網膜檢測相互結合。而「護眼網App」包含「護眼3步驟」,第一步,下載「護眼網App」。第二步,註冊並登入帳號。第三步,跟隨指示,進行自我檢測。

此外,目前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已有眼內注射新型抗新生血管抑制劑(Anti-VEGF)等可供選擇,這類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經審查核准後可使用。翁林仲醫師也提醒,糖尿病患者平常要多注意血糖、血壓變化,也要適當運動、戒菸,維持健康飲食習慣,當發現視力模糊、影響扭曲、缺損,或影像大小改變、顏色不一等現象,就得盡快至眼科就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老盯著手機、平板 小心眼睛提早老化

現代人常盯著手機、平板電腦,加上不注重眼睛保養,很多人年紀輕輕,眼睛就提早老化、常感覺酸澀,眼睛黃斑部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等,也容易流失。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當眼睛缺乏葉黃素,會導致視網膜老化、黃斑部病變,眼睛也很容易酸澀。很多的臨床研究證實,攝取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以減低罹患年齡相關眼睛疾病。

此外,不只葉黃素、玉米黃素,還有Omega-3也是眼睛保養的重要關鍵,趙藥師分析,透過Omega-3油脂的輸送,葉黃素、玉米黃素才能進入黃斑部,而Omega-3來源包括魚油、藻油,與魚油相比,藻油來源的Omega-3較為穩定,也較不會汙染海洋資源,素食者也可以食用,這讓民眾選購時,多了一種選擇。

Subcategories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