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須留意家居陷阱
香港醫院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每年有近三萬名兒童因家居意外被送入急症室,有關的直接醫療開支每年高達近港幣七千萬元,爲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沈重負擔。
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獲醫院管理局同意發表2006 - 2008年最新醫療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士因家居意外入院情况不容忽視:
每年兒童因家居意外
- 入急症室人次:26,717人次
- 入急症室及住院人數:8.6人
- 緊急手術人次:741人次
- 直接進入深切治療部人數:6人
- 直接醫療支出:港幣六千七百五十萬元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會主席陳作耘醫生表示,平均每日有近九名兒童因家居意外需入院治理,當中兩名更需立即進行緊急手術,顯示本港兒童家居意外的嚴重性已達刻不容緩。
另外,兒童家居意外影響深遠,其長遠支出實在難以估計,包括出院後的治療開支,如︰長期醫療護理費用或康復治療開支,以及一些間接支出,例如因需要照顧受傷或康復中的孩子而失去的時間和生產力。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影響可以極深遠,對孩子本人、家長甚至社會均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香港七大兒童家居高危黑點
根據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共1,296名家長參與的大型調查顯示,家長認爲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黑點爲:
- 門口(80%): 大門的門縫、關門位置
- 廚房(80%): 滾熱的食物、利器、煮食爐
- 浴室(77%): 熱水龍頭、地板、浴缸、清潔劑
- 客廳/飯廳(71%): 茶几、沙發、大型電器(如電視機)
- 窗口(70%): 窗簾繩、窗花
- 睡房(68%): 床框、電器(如電燈)、衣櫃
- 露臺(57%): 圍欄、晾衣架
香港兒科基金執行委員楊宗謙醫生表示,調查顯示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主要爲夏季(63%)、週末(66%)、及午後12時至5時 (51%)。他呼籲家長要切記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切勿獨留子女在家,以減低意外風險。
政府應加强立法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的重點爲「預防兒童意外」;爲加强防範兒童家居意外,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以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
-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
-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
-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
-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
爲提高家長對兒童家居意外的警覺性,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及香港兒科基金在2009年推出《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社區教育活動計劃,內容包括《兒童家居安全 家庭行動日》、《家居安全繪畫比賽》、《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及推廣《家居安全檢查清單》等,並透過印製及派發不同語文的兒童家居安全宣傳刊物,教育家庭傭工兒童家居安全知識。教育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亦表支持,合辦《家居安全檢查講座》及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歌》等,希望集合醫護人員、政府、教育界、家長及社會各界之力量,持之以恆地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教育,進一步深化家居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