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師曾先生上班時,經常需久坐寫程式,總覺得自己吸空氣、喝水也會胖,可是為什麼有人怎麼吃都吃不胖?隔壁的同事愛吃甜食,健康檢查驗起來血糖也正常?
醫師總是建議吃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飲食,為什麼醫師說的,有的人照做之後有效,但他照做,血糖卻是不減反升。醫院代謝內分泌科林家宏醫師表示,國際指引所建議的健康飲食及運動建議,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近期研究顯示,這其中的差異,很有可能是來自我們腸道中的腸內菌影響了代謝的機制。
飲食種類會影響 腸道中各種腸內菌
林家宏說明,腸內菌影響了肝臟、骨骼肌及脂肪組織的能量消耗及脂肪代謝,更影響了我們的內分泌系統以及我們的行為,目前研究已知的人體腸內菌大於一千種,根據種族、居住地以及行為的不同,腸內菌都會有所差異。
有句諺語說道:「人如其食」,我們吃了什麼,將影響我們體內的腸內菌,對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旦宿主、飲食、腸內菌之間的平衡關係被破壞,菌相失調會造成全身性發炎以及許多疾病。
腸內菌恐影響代謝症候群
林家宏引用研究指出,腸內菌與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以及脂肪堆積有相關,並且對於糖尿病的發生,以及冠狀動脈硬化也都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目前為止,對於改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的治療策略,益生菌的臨床證據仍相當有限。
林家宏呼籲,面對代謝症候群的威脅,目前研究證實最有效的做法還是以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包括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飲食以及體重管理。針對高危險族群,可以儘早作代謝症候群的篩檢,或是掛營養諮詢門診、請教代謝內分泌科醫師,量身打造適合個人的飲食及運動計畫,創造更健康的人生。 (林家宏 -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代謝內分泌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