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與健康

許多注重健康的外食族到餐館或麵攤點餐時,都會擔心店家在餐點裡加味精,深怕一旦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過敏症狀出現等現象,甚至有人傳言吃味精會中毒或是致癌;但味精吃多了,是否真的會傷身?

味精屬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天然食物中也含有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亦稱為谷氨酸鈉或麩酸鈉,具有獨特的鮮味,是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其實,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

吃味精口乾舌燥全因鹽 極高劑量麩胺酸鈉才會引急性中毒

根據國際麩胺酸鈉資訊服務單位(IGIS)研究,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20克的麩胺酸鈉。而在動物實驗中,只有在非常高劑量的麩胺酸鈉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沒有顯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於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

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味精的麩胺酸鈉成分含有「鈉」,一般人使用味精時,都是和鹽一起使用,同時吃進鹽和味精,極有可能造成攝取的鈉含量過高,因而許多人吃完味精會口乾舌燥,其實是因為鈉攝取過多的緣故。

味精鈉含量較食鹽少 3大族群仍應慎食

然而,不少業者看準現代人不敢吃味精,紛紛開發了用來替代增鮮提味的調味品,如高鮮味精、雞精粉、柴魚粉、香菇粉等,黃淑惠說,相較於味精的麩胺酸鈉,這些產品中也會有麩胺酸鈉,再加部分核苷酸鈉、肌苷酸、鳥苷酸,同樣具有鈉含量,代謝之後還會產生普林,與傳統味精並無二致,甚至可能還含有其他人工添加物。

提醒,若為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等疾病的限鈉患者,味精的含鈉量(13%)雖然只有食鹽(39%)的三分之一,烹調用量也比食鹽少,但是仍應遵從醫師指示,減少食鹽與味精的攝食量,避免攝食過量的鈉。(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

 

中秋節團圓賞月,市售月餅琳瑯滿目,如何兼具應景和健康呢?市售廣式月餅通常皮薄內餡多,成分多以高油及高糖所組成,1顆月餅(185公克)含糖量高達19顆方糖,熱量大約420大卡,更相當於1.5碗白飯(240公克)的熱量,以體重60公斤者為例,需要快走1個多小時(約76分鐘),才能消耗熱量。

攝取蔬果+運動 促進腸化消化蠕動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中秋佳節吃月餅時,可搭配無糖飲品外,烤肉時應減少使用含高糖高鹽的烤肉醬,並盡量挑選新鮮食材替代加工食品,同時應適量攝取當季蔬果,在家則應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

自製月餅控熱量 營養均衡無負擔

要點1:小巧月餅控熱量

一顆棗泥月餅熱量高達420大卡、綠豆椪熱量約360大卡,自己動手做除增添趣味外,也可以自己控制月餅的大小,小巧月餅減少多餘的熱量攝取。

要點2:營養多元才均衡

中秋吃烤肉、市售月餅時,容易僅攝取高糖、高油脂,若是使用紅心芭樂、鳳梨、地瓜、抹茶等食材,富含植化素、多酚類及維生素C等,能多元攝取營養素。

要點3:少糖少油真輕盈

市售月餅大多使用油膩、糖量高的綠豆沙或紅豆泥當作內餡,選用鳳梨、地瓜等能提供天然甜味的食材來代替高糖分的使用,可品嘗天然蔬果鮮甜,同時減少高糖內餡及減少酥油的使用而不膩口。

要點4:多纖增添飽足感

製作月餅時宜利用當季蔬果等香氣食材替換原本高熱量的內餡料並使用蔬果高纖維,來增加飽腹感,減少高熱量酥皮類等澱粉及油脂的攝取,還可幫助消化。

要點5:無糖搭配減負擔

吃月餅時容易膩口,很適合配上一杯飲品,可搭配對身體負擔較少的飲品,例如:無糖麥茶、檸檬水、無糖冷泡茶等,減少精緻糖的攝取。

生活壓力大、蔬果吃太少、便秘、太晚吃晚餐、愛吃宵夜、睡不飽又運動不足,很多女性都中標!一項針對2136位民眾『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發現,20-39歲女性中,每2人就有1人覺得自己身體不快樂。

營養師莫雅淳說,這些人因為共同的不良生活習慣,都屬於罹患便秘型大腸急躁症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天至少都要攝取3份蔬菜跟2份水果,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要熬夜,避免吃宵夜及高油高糖的食物,尤其是在下午茶的時間。

又累又變醜? 調整生活習慣、下午別吃錯

腸躁症盛行率22.1%中,20~39歲女性病患就佔了29.5%。調查發現,多數女性蔬果攝取不足2份,運動不足3天,覺得自己又累又變醜,還習慣吃含糖點心當下午茶。

醫院內視鏡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指出,這一類的食物中的糖分人體較難吸收,腸胃內的微生物會把它代謝,產生脹氣狀況,人就會不舒服,可以試著進行2-3週低腹敏食物調整,盡量避免甜食,以膳食纖維,低腹敏蔬果飲食取代。

低腹敏水果穩定血糖促排便 改善腸燥症

相較高腹敏食物,像蘋果、熟香蕉及澱粉類食物,建議多吃低腹敏水果,例如奇異果、柳橙、木瓜、鳳梨,富含高膳食纖維、維他命C及酵素,穩定血糖還能減少負面情緒、維持腸道健康排便順暢,吃對食物,腸燥症狀也會有所改善。 (王彥 -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博主治醫師)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