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失眠將不再是纏擾現代人的噩夢,因為科學家已發現治癒失眠的重要關鍵,一種存在於腦部的化學成份,能直接影響人睡與不睡的身體反應,從而製造出更有效令人入睡的藥物。
英人平均只睡6小時
據英國傳媒報導,有研究發現,這種特別的化學成份在人腦部太少時,會令人打盹睡,太多就會令人失眠。這項研究結果,對製造出真正有效的藥物,帶來了利好消息。據統計,英國人平均每晚只睡6小時零7分鐘,遠遠低於傳統認為的8小時。
傳統安眠藥副作用多
每年醫學界開出數以百萬計的安眠藥處方,可是這些藥物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有些更會引起頭暈眼花等副作用,且會讓人上癮。最新研究發現,服用傳統安眠藥的人,無論何時,死亡的機會總比別人高出逾36%。
內分泌影響睡眠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鈣激酶」的腦部內分泌物,對睡眠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中,研究人員給白老鼠服用一種能仰制此內分泌的藥物,得到了理想的效果,讓白老鼠睡得更多,而更值得鼓舞的是,只需運用很少的劑量,便可達致理想的效果。
其他方法助入睡
研究人員評論道,左右睡眠的因素還有很多,要取決於環境狀況、生理時鐘及行為反應等因素,但如何能從三者中取得平衡,當中的機制是怎樣,現代的醫學其實所知不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討。據專家表示,除了服藥外,失眠者還可借助其他方法入睡,如少作午睡、不刻意追求睡、保持睡房柔和溫暖等。此外,還要保持日夜分明,日間令房間光猛,夜間把光線隔開,都有助糾正生理時鐘。若真的睡不著,可做些別的事情,如玩拼圖、燙衣物或飲杯熱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