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疾病與醫療

24歲的羅小姐,今年冬季到日本實習工作時生病發燒,一開始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晚上覺得渾身肌肉痠痛到難以入睡,後來就醫才發現染上了A型流感。羅小姐回憶當初病情說,身體真的很不舒服,還病到一直在流眼淚,當時醫師開了最新的藥物,說只要吃一次,吃完後隔天燒也確實就退了,慢慢症狀都好轉,後來就能開始上班了。

流感病毒不容小覷! 48小時內投藥治療是上策

冬季又到流感高峰期,流感病毒比一般感冒病毒更危險,不只傳染性高,還特別容易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併發重症高風險群包含5歲以下孩童、65歲以上長者、孕婦、過胖及慢性疾病患者。

疾管署統計,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中,共有790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82例死亡,所以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最好在48小時內投藥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黃立民理事長說,若是能在24小時內服藥治療,症狀緩解及病毒下降的效果會更顯著。這是因為早期投藥,能在病毒量不高時就控制下來,身體發炎反應就會弱化,不適症狀就會較快得到緩解。

單次口服抗流感病毒藥物 流感治療新選項 

流感治療,多數民眾都知道5天療程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此外也有針劑型藥物能在15分鐘內完成療程。今年12月起,民眾還能選擇自費使用單次口服抗病毒藥物,為服藥醫囑性不佳及抗拒注射的患者帶來新福音。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謝思民秘書長指出,過去如果民眾想要使用單次投予的抗流感用藥,只能選擇打針,從現在開始,單次投予的藥品多了口服的選項。目前新式單次口服抗流感病毒藥物,跟克流感比起來,對於症狀緩解,兩者效果幾乎一樣,不過對於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而言,單次口服藥則平均能在24小時內抑制下來。

預防性投藥可降低感染機率 有症狀應及早就醫

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施打流感疫苗才是第一道防線,不過醫師說,也可透過預防性投藥降低被傳染的機率,抗流感病毒藥物選擇日益多元,出現症狀最好還是及早就醫治療。

今年剛滿70歲的黃先生10多年前罹患胃癌,禍不單行又被篩檢出C肝,當時只能接受干擾素治療,但發燒、噁心的副作用,才兩個星期就瘦2公斤,只好被迫放棄治療。這幾年愛妻竟罹患乳癌,黃先生牽著太太的手成功對抗乳癌,太太鼓勵他重新再戰C肝。去年在醫師建議下,黃先生決定自費二合一C肝口服新藥治療,六周後第一次回診就測不到病毒量,完成療程後、定期追蹤回診,已達到治癒目標 (SVR 24)。

基因型1b是C肝患者頭號敵人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高嘉宏表示,C肝基因型1b是亞洲C肝患者頭號敵人,尤其在台灣,C肝病患當中有50~70%屬於1b型。而1b型不僅攻占台灣C肝病患,其罹患肝癌的風險亦明顯高於C肝其他基因型(1a、2a、2b),C肝病患進展到肝硬化者,當中有一半以上是1b型,到了最後罹患肝癌的患者,有60%是1b型,顯然1b型是個凶狠的角色。

高嘉宏理事長指出,經追蹤研究發現,C肝及早治療可降低75%的死亡風險,而C肝若沒治好,肝硬化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是肝纖維化者的3~5倍,且肝癌發生率是治癒者的2倍,所以要及早治療、把握C肝治癒機會,降低肝癌發生死亡風險。

日本上市後未發生任何致死案例

C肝新藥可以完全治癒,安全性亦受到高度關注,台灣參加台、中、韓二合一C肝口服新藥研究,未發現有肝損傷病例,且經過病毒突變檢測(RAS)後,無病毒突變者治癒率可達99%;日本亦率先提出該藥上市後實際監測研究,在收案3,000人當中,未發生致死案例,被通報嚴重不良事件者、僅占1~3%,且都是可被解決的,肝功能的損傷是暫時性、可回復的,藥物安全性高。

急迫性患者把握新藥治癒機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高醫大學醫學系內科教授戴嘉言指出,除療效外,藥物安全性同等重要,病患應遵從醫囑,完成整個療程,之後再定期追蹤檢查,確定已完全測不到病毒、治癒C肝。有治療急迫性的C肝患者,不要因為等待健保給付而拖延治療,應把握新藥治癒機會。

可別小看骨鬆,嚴重骨折恐送命!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骨鬆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長期臥床喪失行動能力,高達20至25%的機率會在一年內死亡。專家建議,日常多吃乳製品補鈣、每天負重運動,以及拒菸、少喝咖啡及熬夜,遠離不良生活降低骨鬆發生率。

女性骨鬆風險高一倍

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50歲以上民眾有骨質疏鬆症者占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副組長賈淑麗強調,女性經歷了荷爾蒙變化,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高出近一倍。

髖骨骨折死亡率大增

賈淑麗副組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早期沒有任何症狀,絕大多數都在無聲無息中侵蝕著骨骼,許多患者通常等到骨折時,才知道驚覺自己骨質已經疏鬆了。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統計,骨質疏鬆症患者發生髖骨骨折,約有20至25%的機率會在一年內死亡。

3招遠離骨鬆危機

如何遠離骨質疏鬆症危害健康?賈淑麗副組長建議,(1)從年輕時就應多攝取鮮奶、優格、起司等高鈣質的乳製品;(2)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可幫助鈣質吸收,例如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等負重運動;(3)避免吸菸、過量飲用咖啡,長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