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結婚可以預防髖關節骨折?西班牙一項研究發現,已婚男女,或有另一半的人,年老後,較不容易髖關節骨折,這些人出現髖關節骨折機率比未婚同齡者少了30%-50%。學者認為,可能是因為有伴侶的人往往吃得比較好,飲食較營養,且身體也比較好,因此較不容易髖關節骨折。

有伴侶的男女 身心較強壯、健康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歐洲更年期期刊〉(Maturitas)。研究發現,已婚、年長男性出現髖關節骨折機率減少50%,已婚、年長女性則減少30%。國外學者認為,年長者與伴侶住在一起,較少營養不良,也較不會情緒憂鬱,因此身心較為強壯、健康。

研究計畫主持人為西班牙沙拉戈薩大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學者伊蓮娜‧羅伯。研究團隊分析4803名成年人的醫療、精神疾病史,研究剛開始時,這些人平均年齡55歲,其中有些人有髖關節骨折。研究追蹤16年,16年後,他們平均年齡73歲,其中約有8%的女性有髖關節骨折,男性比率則低於3%。

憂鬱症、抽菸等因素 也會影響骨折風險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除了有無結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髖關節骨折風險,以女性來說,如果無法閱讀,髖關節骨折風險便上升約50%,若確診罹患憂鬱症,髖關節骨折風險則增加44%。

至於男性,抽菸也會使髖關節骨折機率翻倍,抽菸的男性,失能風險也會上升至3倍之多。

年長者防跌 重要關鍵 年長者出現髖關節骨折主要原因多為跌倒,根據「英國國家健保局」(NHS)資料,年長者因平衡感問題、肌力變弱、視力不好等,很容易跌倒,其他像心臟病、失智、低血壓等,也都可能造成頭暈、短暫失去意識,進而增加跌倒風險。在居家環境方面,浴室等較潮濕的地方,如果沒有及時擦乾,年長者也很容易跌倒;燈光過於昏暗,也可能造成跌倒、骨折危機。不少年長者是因為急著上廁所而跌倒,對於這些危險因子,民眾也要多加注意。

研究指出,老年人越走越慢,部分原因可能是營養不夠或運動不足等因素,造成的肌少症或衰弱症。為了增進弱勢族群的健康,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特別在後龍鎮水尾里社區關懷據點,舉辦「健康飲食~三好一巧我健康」活動,現場邀請營養師分享如何用健康且簡單的食材,做出兼顧經濟又營養的美食。

掌握三好一巧原則 補足長者營養所需

這次活動中,為了讓大家了解肌少症對於老人衰弱的影響,現場也親自示範健康餐點製作,希望民眾能夠從重視居家飲食開始,掌握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等三好一巧的原則,滿足長輩營養所需;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彭雅渂組長指出,營養師群們設計主食包括香油拌飯,利用料理技巧讓飯較軟嫩,並添加香油增加油脂養分,另外也準備清蒸鮮魚,選用肉質較軟的魚類為主,以清蒸燉煮方式,再加入薑絲、蔥、米酒,能去腥、提味,能提供蛋白質以及飽和脂肪需求。

善用當季蔬果料理 經濟實惠又健康

另外,也可烹煮絲瓜蛤蜊湯,有助於腸胃蠕動,也可利用木耳、紅蘿蔔、香菇、玉米等食材,加入豆腐和雞蛋,製作成豆腐親子煮,都具有豐富營養價值;彭組長表示,多利用當季蔬果,不僅新鮮且營養豐富,價格也較為親民,像是富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的南瓜,可以加上豆漿,調製成南瓜豆奶,多點變化運用在點心上,也能幫助銀髮族有效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弱勢者健康管理計畫 不再因病更窮困

苗栗醫院目前也配合衛福部的中低收入戶暨弱勢者健康管理計畫,透過健康管理的介入,幫助弱勢族群不再因窮困而生病,因為生病而更窮困的窘境;苗栗醫院院長許振榮呼籲,這次透過健康飲食的活動,前進後龍鎮水尾里社區關懷據點,無外乎就是希望助弱勢族群一臂之力,從了解均衡飲食開始,補足營養,才能有體力抵抗疾病。

老年症候群是警訊!

老年症候群的問題,包含聽視力問題、譫妄、疼痛問題、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表示,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對於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老年症候群影響老人健康

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顯示老年症候群對社區老人的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

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黃基彰醫師表示,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老年症候群」。

周全性評估整合介入延緩老人失能

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觀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

黃基彰醫師指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之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可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