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台灣失智症協會邀請數十位年輕型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員,共同著作「可是我們還年輕」一書,集結不同家庭的生命故事與服務歷程,希望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外表看似正常,認知卻逐漸倒退的年輕失智者。該會希望社會大眾藉由這本書,讓更多年輕型失智症的家庭獲得幫助,讓社會大眾了解年輕型失智症的困難,能同理、支持以及友善包容年輕型失智者。

成立「YOUNG記憶會館」 服務年輕型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從2004年瑞智學堂,服務使用者的年齡平均為82歲,與年輕型失智症的使用者平均50多歲差距甚大,兩者的服務需求也大不相同。直到2012年終於將年輕型失智症服務獨立出來,五個年頭過去了,嘗試了瑜珈課、舞蹈課、健身房、戲劇治療、芳香療法、寵物治療、知覺統合等等課程,在不斷嘗試下終有小成,也希望讓服務開枝散葉,滿足全台年輕型家庭的需求。

該協會李會珍副秘書長提到,今年很幸運獲得震旦傳善獎經費成立「YOUNG記憶會館」,用以舉辦年輕型失智症服務,希望以多元的活動幫助年輕型失智者,同時為家屬辦理課程共同面對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獲得溫暖與陽光。希望社會大眾更理解年輕型失智症,使每位失智者及家屬在疾病歷程都有人相伴,期許社會能友善對待辛苦的失智者及照顧者。

失智症不能掉以輕心 把握早期治療先機

知名主持人同時也是失智者家屬的林書煒女士表示,過去大多都認為失智症是老年人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算中年族群出現失智徵兆,也可能掉以輕心忽略嚴重性。照顧媽媽已經8年的林書煒指出,面對年輕型失智症,家人很不容易接受,對失智者的脫序行為也無法理解,但是一定要趕緊就醫並了解相關服務與後續安排,把握早期治療先機。

已確診的失智症家庭也一定要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若不清楚有哪些資源,可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了解相關服務與照顧技巧。另外林書煒呼籲需加強醫療人員及警察對年輕型失智症的認識,幫助年輕型失智者早期確診;照顧者要好好照顧自己,盡量樂觀面對才能克服疾病的挑戰。

失智症明顯記憶力差 還有其他症狀佐證

一般人認為失智症是老年人的疾病,但是30-64歲的年齡層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罹患「失智症」,估計全台灣大約有1.2萬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徐榮隆醫師表示,年輕型失智症的症狀相當多樣化,有些是明顯記憶力不好;有些是個性大幅改變與行為脫序,作出不適當的行為;部分出現語言障礙,呈現詞不達意的問題,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徐榮隆醫師指出,年輕型失智症常在不同科別就診,造成照顧者與病患身心俱疲。加上疾病進程比老年型失智症更快,出現的精神症狀更讓家人措手不及。所幸醫療與照顧體系已越來越關注這個族群,雖然年輕型失智症人口數較少,但是他們所面對的問題與需求是更棘手與迫切的。他最後提醒,失智症並不可怕,若有出現早期徵兆一定要就醫及尋求協助。

老人需要減重嗎?許多老年人有肥胖、關節退化等問題,通常會藉由減重來減輕對膝蓋的負擔。不過,醫師指出,健康的生活型態比減重還重要,建議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老人體重下降影響壽命

陳亮恭,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表示,老年人定義為年齡高於65歲以上的人。最新研究發現,體重下降是影響老年人壽命的重要因素,可能原因包括罹患疾病、營養不良等。

肌少症易跌倒、失能

‎陳亮恭說,老人快速減重有一半的重量來自肌肉減少,容易罹患肌少症,對於日常活動力、生活品質都有影響,尤其容易發生跌倒或摔倒而臥床、失能,更增加死亡的風險。

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5公克蛋白質

陳亮恭主任指出,老人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是人體3大必需營養素,其中蛋白質攝取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2至1.5公克,建議以雞肉、魚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優先。

 

近 日 香 港 的 氣 溫 驟 降 , 導 致 身 體 衰 弱 的 老 人 及 長 期 病 患 者 容 易 出 現 併 發 症 或 體 溫 過 低 , 嚴 重 情 況 會 猝 死 。 醫 生 解 釋 , 氣 溫 低 冷 容 易 令 人 體 的 氣 管 及 血 管 收 窄 , 故 患 哮 喘 病 、 血 壓 高 和 心 臟 病 的 人 最 容 易 病 發 , 此 外 , 服 食 精 神 科 藥 物 者 也 容 易 散 失 體 溫 , 宜 加 倍 留 意 。

老 人 在 低 溫 下 出 事 會 有 一 些 表 徵 出 現 , 包 括 神 情 呆 滯 ; 整 天 動 也 不 動 ; 手 腳 及 身 體 比 正 常 情 況 冷 ; 面 部 、 唇 色 及 身 體 其 他 部 位 瘀 黑 ; 陷 昏 迷 狀 況 。   醫 生 建 議 老 人 家 居 的 室 溫 最 好 保 持 攝 氏 十 五 度 以 上 , 並 穿 足 夠 衣 服 禦 寒 , 進 食 熱 的 食 物 , 千 萬 不 要 以 酒 驅 寒 , 如 用 燃 燒 性 暖 爐 , 要 保 持 室 內 空 氣 流 通 , 否 則 容 易 中 一 氧 化 碳 毒 。

勿靠飲酒驅寒

很 多 老 人 家 有 個 傳 統 觀 念 認 為 飲 酒 可 以 驅 寒,但 醫 學 界 人 士 則 認 為 酒 精 反 會 令 血 管 擴 張 , 加 速 身 體 熱 力 散 發 , 令 體 溫 下 降 , 故 感 覺 寒 冷 時 千 萬 不 要 以 酒 驅 寒 , 以 免 發 生 意 外 。


綜合報道

20010129de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