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兒童健康

button-child-176.gif

2歲的王小弟被媽媽帶來門診,主要是因為從1歲半以來,常常半夜哭鬧醒過來,需要媽媽抱著安撫才能夠再睡著。

兒童夜半哭鬧 多是非快速動眼期異睡症

成大醫院兒童睡眠專科陳致嘉醫師表示,常常會有1~3歲的小朋友睡到半夜哭鬧醒來,讓家長很困擾而求診。會造成這種半夜哭鬧醒來的狀況,其中最多數與非快速動眼期異睡症有關,其他則可能是兒童行為性失眠、作惡夢,或是其他比較少見的原因。如果是非快速動眼期異睡症一般預後相當好,隨著年紀漸長也會改善。

根據統計,約40%兒童有過非快速動眼期異睡症,這包括混淆式覺醒、夜驚與夢遊,通常是因為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好而誘發,與精神壓力並無直接關係。陳致嘉醫師指出,非快速動眼期異睡症算是一個良性症狀,可以增加兒童睡眠與或定期喚醒等行為治療方法來改善,一般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改善;但仍需確認誘發因素,以確保兒童安全,像睡眠呼吸疾病就可能引發,須及早處理。

兒童行為性失眠則好發於任何年紀的兒童。陳致嘉醫師表示,人類睡眠一個晚上會醒過來2~6次,而當兒童醒來之後無法自行入睡,就有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因此治療目標為教會兒童自行再入睡。包括標準式削弱法或是漸進式削弱法等方式。

處理兒童睡眠 兒童睡眠專科醫師提建議

陳致嘉醫師表示,處理兒童睡眠的第一步,應該要建立好兒童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

1建立一致的睡眠時間。

2建立睡眠常規:於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視、電子設備、網路等;但可以讀書、聽音樂,或是玩一些安靜的玩具。

3建立適合睡覺的環境:安靜,昏暗,室溫約23~25度。

4在睡前可以使用一些點心,但要避免過甜或是巧克力等食物。

5在白天規則運動,夜晚則避免劇烈運動。

6白天一起床即打開窗戶或是戶外活動,但於傍晚後應減少過量的燈光。

7如果晚上很難睡覺,應考慮減少午覺。

8減少咖啡因等刺激性物品使用,包括可樂、咖啡、茶、巧克力等。

陳致嘉醫師說,如果經過睡眠衛生習慣的調整,仍然有睡眠問題,建議還是要找兒童睡眠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

小杰的媽媽總是給孩子滿滿的水果當作點心,她認為天然的食物最健康,而且專家都說水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和纖維,怎樣都比市售餅乾好處多多。因此每到點心時間,她總是開放水果吃到飽。但同時也有人跟他說,水果太甜了,吃多了會胖、會上癮,而且冷底(台語)的水果吃多了會拉肚子,要少吃,讓她很困惑,到底孩子可以怎麼吃水果呢?

水果可取代精緻零食 不宜飲用果汁易過量

國健局的孩童一日飲食建議量中,1至6歲兒童建議一日2份,國小兒童按照活動度不等,1至2年級建議一日2-3份、3至6年級則建議3-4份。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基本上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水果量並未太多限制。水果可以取代精緻醣類、代替零食,但不能因此取代營養素的種類。孩童的胃容量有限,以咀嚼的方式吃較不容易過量。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為了省事給孩子喝果汁,除了水果中的纖維會被果汁機打斷,也容易過量。她舉例,一顆柳丁約榨出90ml的汁,但若喝下一大杯,3、400ml就會超過2顆180ml的份量。蘇妍臣提到,通常孩童蛀牙的原因並非水果太甜,而是琺瑯質受到酸性食物侵蝕,建議吃完高酸性水果、酸性食物刷牙漱口,以減少酸性食物腐蝕琺瑯質的機會。

西瓜含水、含糖量高 吃多超標且容易腹瀉

雖然水果營養豐富,但蘇妍臣也提醒盡量不要只吃某種特定水果,或一次太大量,因為每種水果的營養特色都不同,應該均衡攝取才有益。而西瓜吃多容易腹瀉,中醫稱之太冷,她解釋是因為西瓜含水量高,佔91~94%,其中每100公克含糖量約7~8克,幾乎為一杯七分糖飲料的含糖量,且一個飯碗大小的西瓜250公克,孩童容易沒節制,吃太多會造成瞬間糖水攝取量爆表。

蘇妍臣更進一步解釋,西瓜吃太多,腸胃道中的糖份形成「高滲透壓」的現象,細胞中的水分會被糖吸收且排出體外,引發腹瀉。這類型腹瀉容易發生在腸功能欠佳者身上,孩童腸胃道尚未成熟,就容易肚子痛。

過敏兒選擇應注意 過敏原不同應採減敏吃法

現代小孩每兩人中就有一人過敏,過敏兒在水果的選擇上應小心,奇異果、香蕉、芒果、鳳梨、哈密瓜、蘋果、番茄等,應採減敏吃法,一次少量適應後再緩慢加量,若發生過敏需向醫院求診。蘇妍臣提到,每個孩童過敏的水果不盡相同,要看原因再找出適當的水果。

長輩常會說芒果有毒,不要吃太多,她也解釋芒果常見的過敏原為間苯二酚和漆酚,其實不存在於果肉,而是樹枝上的白色汁液,因此芒果食用前應確實洗淨,避免接觸性皮膚炎。而芒果熱量高,1顆約280大卡,相當於1碗白飯,吃多會造成肥胖。

當季水果、顏色繽紛 以獲得複合式免疫力

有家長為了提升孩童的免疫力,一天給一顆奇異果,蘇妍臣則表示,其實漿果類也能提升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也不錯;吃香蕉搭配足量水份還能幫助排便;木瓜維生素A含量高,可以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與免疫力,保護雙眼。她提醒,攝取原則應是多元、顏色繽紛,選擇當季盛產水果,深紅、深橘、深藍色也應均衡攝取,才能獲得複合式的免疫力。

為數不多的母親和父親教育研究之一,發現父母教育的保護效果

西雅圖2021612日 /美通社/ -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與全球健康不平等研究中心(CHAIN)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父母接受教育的年期越長,兒童的死亡風險隨即顯著降低。

研究指出,與零教育年期的母親所生的子女相比,母親接受一年教育可將5歲以下子女的死亡風險降低3%,受過12年教育的母親所生的子女在5歲前死亡的可能性降低30% 以上。與未接受任何教育相比,接受12年教育的父親可將5歲以下女子的死亡率降17%

研究的領導作者Hunter York表示:「這項研究之所以令人興奮,是因為跨地域及跨時間教育的積極影響是一致的。雖然這項證據並非因果關係,但它指出的關係超出了與較低教育水平相關行為的影響,例如吸煙或政策干預,不論父母受教育程度如何,目的是提高兒童的生存率,例如自由家庭生育計劃。這些是影響教育和兒童健康關係的重要機制,但我們的結果顯示,教育及其功能都是有益的。」

研究作者強調對父親教育作出進一步研究的重要性,而這方面的研究遠少於母親教育。

研究的資深作者之一 Emmanuela Gakidou 教授說:「即使在控制母親教育後,父親教育仍然非常重要。大多數研究只關注母親的教育年期,但了解和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繫也很重要,我們不應忽視父親教育對兒童生存帶來的貢獻。」

分析涵蓋來自 92 個國家/地區的 300 多項研究,涉及超過 300 萬個新生命。研究人員發現,父母教育的保護效果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而增強,但對 5 歲以下的所有年齡組別來說都非常重要。

  • 對於新生兒(0-27 天),母親教育每增加一年,死亡風險就降低 1.5%。每一年的父親教育可將風險降低 1.1%
  • 對於嬰兒(1-11 個月),每一年的母親教育可將死亡率降低 3.7%。每一年的父親教育可將風險降低 1.8%
  • 對於兒童(1-4 年),每一年的母親教育可將死亡率降低 4.4%。每一年的父親教育可將風險降低 2.2%

在控制財富或收入、伴侶的教育水平和子女性別之後,這種關係在各個地區都存在。

CHAIN 負責人Terje Andreas Eikemo教授說:「兒童死亡率有需要進一步減低,而對教育的投資可能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現在是將教育加入國際政策議程的時機,以作為兒童生存的全球決定因素。」

重要的是,研究還發現,對於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每增加一年的教育對兒童生存的影響保持不變,表示只關注小學教育將錯過減少 5 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的機會及為孩子提供最大的生存機率。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Kam Sripada表示:「即使在幾代之間,教育和健康也互相關聯。從最初數年到高等教育,普及優質學校教育必須成為優先重點,既可支援當代人發揮潛力,又可幫助下一代的生存及繁榮。」

研究由挪威研究委員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 Rockefeller Foundation 波士頓大學社會決定因素、數據和決策委員會(3-D 委員會)資助。

聯絡方式: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關於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
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 (IHME) 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獨立全球健康研究組織,為全球最重要的健康問題進行嚴格和可以進行比較的評估,並評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IHME 致力提高透明度,並廣泛提供相關資訊,以便決策者有作出明智決策所需的證據,用於分配資源以改善人類健康。

Sub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