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失智症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一年比一年多!醫師表示,近十年失智症逐漸成為社會議題之一,造成健保及社會負擔,若懷疑家中長輩有失智傾向,認知功能越來越差,建議及早就醫診治。
藥物+非藥物 改善失智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兆煒解釋,失智症治療主要可以分為藥物及非藥物兩種,藥物治療能延緩失智症惡化,非藥物治療則是最近較為流行的懷舊療法、音樂治療、運動介入、認知復健等,這些方式都能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成本視失智嚴重程度而定,因此一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遠離三高 遠離失智
腦部狀況與失智症息息相關,陳兆煒表示,若從年輕到老,身體都處於一個「三高」狀態,相對來說,大腦便會退化得比較快,所以要遠離失智症,在年輕時應遵守少鹽、少油的飲食型態,同時注意血糖控制。
適度運動用腦 預防失智
從年輕起養成運動習慣,也可預防失智症;陳兆煒醫師建議民眾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適度運動可以減少腦部血管硬化機率,同時也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堆積,延緩腦部老化的風險,同時年輕時多用腦,當年紀大了腦部也較不會退化。
失智症有遺傳可能 盡早就醫確認
陳兆煒醫師指出,失智症一般好發年齡是65歲之後,但目前也有趨於早發趨勢,部分失智症有遺傳可能性,當父母有一方罹患失智症,同時也自覺記憶力大不如前,應前往就診,由醫師評估生理及心理檢測,確認是否因憂慮或焦慮而出現健忘情形,而非失智症。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血壓值如果都不太一樣,忽高忽低,且不太穩定,出現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風險就會比較高。
血壓變化劇烈 較容易出現失智症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研究數據多來自居家血壓量測。研究顯示,當一個人每天收縮壓起起伏伏,出現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機率就會是每天血壓穩定者兩倍之多。研究也發現,這些人罹患血管性失智症機率更是血壓穩定者近三倍之多。
研究對象 含括上千人 研究中,共有一千六百多名60歲以上日本男女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剛開始都沒有失智症,但血壓正常,高血壓族群都含括其中,約4成民眾需要服用降血壓藥,受試民眾每天早上量三次血壓,連續一個月追蹤每天血壓變化。
在測量居家血壓當月,研究人員為這些民眾進行記憶力、思考力測試,以了解是否有失智症跡象。研究人員也檢視他們的醫療紀錄是否有中風病史。經過5年追蹤,共有134人出現阿茲海默症、47人出現血管性失智症。
血壓維持穩定 或可預防失智症 研究首席作者日本九州大學神經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小原知之表示,研究發現,每天血壓值變動差異甚大,很可能是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所有失智症重要風險因子。無論參與研究民眾是血壓正常,或有高血壓問題,只要每天血壓波動劇烈,就會與失智症產生關聯性。不過血壓波動較大時,如果想辦法讓血壓維持穩定,或許有助預防失智症。
這項研究只發現血壓變化與失智症有關,並沒有證實兩者有因果關係。小原知之認為,每天在家量血壓,可能非常重要,不過未來還需要多做研究,才能了解每天血壓變化是否為未來失智症指標,或者這項指標是否可以用來幫助預防失智症。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