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失智症

近期一位70多歲的男性,出現漸進性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左腳不聽使喚和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家人認為是失智症,將病人送至醫院檢查。地區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指出,患者透過腦部核磁共振〈MRI〉被檢查出,右腦運動區長出一顆4到5公分大的腦膜瘤,壓迫到運動區,形成相關症狀。提醒民眾,退化並不等於老化,更不等於失智,有類似症狀應該就醫檢查,以釐清病因。 蔡清標表示,腦膜瘤僅次於神經膠質瘤,為第二種常被發現的原發性顱內腫瘤,流行率為每10萬人約50人,在台灣約有1萬名腦膜瘤患者,97%屬於良性腫瘤。值得留意的是,腦膜瘤長成的速度緩慢,通常有症狀被發現時,腫瘤已長大到一定程度,儘管腦瘤非惡性,但若腫瘤持續變大,會擠壓腦部造成腦壓過高、頭痛、手腳無力,甚至人格改變,若壓迫到腦幹,更可能因腦溢血造成腦死。 腦膜瘤好發於女性,於50到70歲者最常見,也曾檢查出另一位50多歲的腦瘤女性個案,腦部額葉有顆4公分的腦膜瘤,症狀是重複敘述事情頻率過高,家人以為是失智症,才到院檢查。蔡清標說,腦膜瘤雖歸類於腦瘤,但它並不長在腦組織內,而是在腦的表面,加上腦膜覆蓋整個腦的表面,因此,腦膜瘤可出現在顱內任何部位。 一般來說,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用馬刀照射治療取代開刀,但若腫瘤大到一個程度,就需要以手術切除,而腫瘤壓迫到視神經或腦動脈,將增加手術難度。根據醫界證實,正確治療的良性腦瘤,15年內控制率可達95%以上,幾乎等於治癒。至於腦膜瘤成因,蔡清標說,先天性可能較高,少數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及多發性腦膜瘤病患,可能有家族遺傳。提醒民眾,良性瘤可定期透過磁振造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失智症有很多種類,而且失智症會因為腦部功能逐漸退化,而造成生活及工作的障礙,對於家庭會帶來很大的負擔;醫師提醒,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延緩退化,以免到了中晚期時,會使得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較差。

失智症半數因為退化 老人跟青壯年都可能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表示,失智症病人有一半是因為退化,退化則有半數是因為阿茲海默症,至於阿茲海默症多是六十五歲以上發病,而在三十至四十歲即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則多為有特別的基因導致,例如路易氏體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而且青壯年時期就發病的失智症,其退化速度與進展都較快。

中風也會引起血管性失智症

另外,也有人是因為中風後引起血管性失智症,或是腦部受到感染引起智能障礙而出現失智症;而且不同的失智症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王毓禎醫師指出,阿茲海默症造成的失智症,通常出現時的症狀為遺忘,用字遣詞很困難;路易氏體失智症會有記憶力,但是會有幻覺、妄想與躁動等精神症狀;甚至有額顳葉型失智症,會無法表達,但記憶力還好。

症狀不同而難以被發現

由於失智症病人所出現的症狀都不相同,因而往往難以被發現,有不少病人是因為出現思覺失調症狀,而被家人帶去精神科就醫;也有不少是由工作場合的同事發現,原本很有工作效率的人,為何效率變差了,家人帶其進一步送醫,才診斷出是因為失智症。

家人有異常應立即送醫評估

失智症病人對於家庭是很沈重的負擔,然而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可延緩失智症退化速度。王毓禎醫師提醒,一旦發現家人有異常時,應立即送醫評估是屬於哪一類的失智症,並針對疾病做治療;例如有人是缺乏維生素B12,或是因為甲狀腺低下,經由治療後可以延緩退化;此外,由於失智症是不可逆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到了中晚期時,會使得失智症加速退化,用藥治療效果就會比較差。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知功能障礙的症狀。

罹患高血壓 應按時服藥降低併發症

根據2015年國際失智症協會發佈全球失智症報告,去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數為4680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恐攀升1億3150萬人,估計光去年全球花費在失智症照護上成本為8180億美元,明年可能突破兆美元;李建欣醫師表示,以去年新增990萬失智症案例而言,平均每三秒就一人罹患失智症,因此一旦有高血壓,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免引起併發症。

中醫調理 有效幫助舒緩病症

在傳統中醫上,血管性失智症發病機轉是中風後病人的臟腑功能失調,加上勞累、飲食等因素影響,造成陰虧陽亢、氣血逆亂等,甚至精與氣血津液輸布排泄障礙等導致元神失養;中醫部醫師唐偉誠指出,這時可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患者病症給予適合的治療處方,達到舒緩病症效果。

發揮中西醫治療優勢 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

目前安南醫院業也已開辦中西醫合療門診,可望能幫助更多患者得到完善的治療和照護;唐偉誠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高血壓就必須好好地控制,透過中西醫不同的治療優勢,,進而改善失智症患者病情,也能有效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