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更年期

日前有女星上節目時,提及因提前進入更年期,無法再拚第二胎,原因是年輕時為了求子,過度施打排卵針所造成。但事實上打排卵針有可能導致這樣的後遺症嗎?
蔡永杰, 台南奇美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表示,女性進入青春期時,大約會有20萬顆到50萬顆卵,但真正會排出可用的卵子,只有500顆至600顆,其餘的部分,會自行退化;排卵針的使用,是給予未成熟且未能排出的卵泡養分,來保留住這些本來準備退化的卵,拿來加以利用,因此,使用排卵針,不會使女性更年期提前報到。
且隨醫學進步,排卵針的設計也大幅減少了打針的不適感,不會造成紅腫熱痛,減輕疼痛感,蔡永杰主任提醒,施打排卵針後,會增加卵子數量,可能會造成多胞胎,要多加留意。

在台灣,45至55歲比例比例佔全部女性五分之一,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指出,此階段婦女因進入停經過渡期,容易出現憂鬱現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婦女在社經地位上的權益和成就等越來越受重視,但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略的一塊,尤其經歷更年期階段,賀爾蒙的改變更可能強烈影響情緒問題。
女性停經過渡期 憂鬱傾向更嚴重
這份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以澳洲45至55歲的438名女性為對象,分析自然老化和生殖老化對情緒的影響,將參與者的更年期狀態,分為超過12個月有規律月經的生殖期晚期,以及停經過渡期早期和停經過渡期晚期三階段,最後則是停經後,研究發現,停經後期的早期和晚期比較平均分數下來,負向情緒有下降趨勢,但在停經過渡期最為嚴重。
女性更年期 生理易影響心理狀況
女性荷爾蒙波動時期,容易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變化,尤其生理期前、生產後以及更年期,像是更年期期間,會有發熱、潮紅、盜汗等或焦慮、失眠等症狀;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指出,臨床上,許多更年期情緒症狀,和個案過往焦慮、憂鬱、經前症候群等過去史有關,若年輕時就出現相關症狀,應多提高警覺。
女性邁入老化 比更年期更易憂鬱
更年期階段雖會影響情緒變化,但年齡的增長產生的失落感,或因慢性疾病引起的身體不適等,都可能會帶來更多影響情緒因素,甚至埋下引起憂鬱情緒的傾向;葉雅馨主任呼籲,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了解更年期變化,較容易掌握自己情緒,但面對這些由生理引起的心理狀況,除了可尋求適合情緒紓緩方法,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應多給予陪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