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飲食須知

近幾年來,毒米、毒麵、毒水餃、毒油不斷擁現,加上"三鹿"奶粉事件
的引發,鬧得國內國外市場人心惶惶,與此同時,中國農產品、食品的
出口也因衛生問題,而出現了一些被出口國退貨現象......食品安全,

何時才可真正安全?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必需品,每個人要生存、生活下去,就離不開食品。正是由於食品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中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發展,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每天只要你打開電視,翻看報紙,你都可以看到大量各種各樣的食品廣告。隨意走上街頭,不論是在商場、超市乃至街攤,食品都是他們的主角。那麼,這些食品品質到底怎麼樣呢?

食品安全問題頻現

最近一個時期,食品品質問題頻頻見諸於報端。從劣質火腿腸到各種方便食品,甚至人們每天要飲用的牛奶,都出現了安全問題。這不禁使廣大消費者心存疑慮,我們身邊還有安全食品嗎?

其實,談起食品安全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品質問題,我們所關心的也通常是這方面的。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各種營養技術指標等等,這些問題只要我們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還是能夠控制的。但食品安全的另一個方面,卻被人們忽略了。那就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天然、純潔而產生的安全問題。事實上,正是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譬如食品生產環節。許多農作物大量使用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卻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以內,實際上這部分食品已經被污染。筆者曾在農民的一個菜園裏親眼看到,農民們在把劇毒農藥"1605"澆在韭菜上,據說這樣澆過的韭菜不僅不生害蟲,而且生長期短,長得又粗又壯,幾天就可以長一茬,從而相應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但試想,如果人們食用這樣蔬菜,怎能對身體有利?在城市蔬菜市場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新鮮事情:有的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乾乾淨淨的蔬菜卻受到冷落,這是一個叫人聽起來有點心酸的笑話。除此之外,過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長素、催熟劑等,也會通過食物的攝入,影響到人體健康。比如一些不法廠商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豬的瘦肉率的違法事件,引起了社會上的震驚。何謂"瘦肉精"?化學上又稱( 鹽酸克侖特羅 ),這種物質滯留在豬肉內,只有在172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會分解,人攝取一定量就會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心跳過速和神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會危急生命。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為利用添加劑,形成有毒食品的典型案例。

在食品加工環節,問題同樣不少

1) 大的有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引發的"腎結石嬰兒"事件;
2) 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後死亡事件;
3) 廣東發生的用工業油對大米拋光上臘,製成有毒大米事件;
4) 石家莊發生的使用泔水油製作油炸食品事件,件件觸目驚心。
5) 小的像用工業油冒沖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最近,食品市場在"瘦肉精"事件尚未平息之時,"注水牛肉"又響警報。據介紹,東北市場上不斷出現注水牛肉,個別不法分子利用小型水泵或注射器為牛肉注水。由於牛肉纖維組織豐富,比較"吃"水,150公斤左右牛肉約可注水25-5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估算,每頭牛可非法獲利200-500元。更為惡劣的是,執法人員還發現有些人竟往牛肉裏注雨水。更有甚者,把明膠注入牛肉。據說,這樣的牛肉看上去肉質鮮嫩,反而更容易讓顧客誤認為是好牛肉。此外,食品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也存在著食品污染、變質問題。比如不少中小城市,人們早點習慣在街上、食品攤上食用,而這些地攤普遍衛生條件較差,食品防蠅、防塵條件不足,這同樣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街頭巷議,媒體曝光,人們在對食品安全劃上一個大大問號的同時,也在渴望著健康食品的出現。

關鍵在於監管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食品安全高層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從目前統計的數字看,中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約為2至4萬人,但這個數位尚不到實際數位發生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至40萬人。同時,近幾年來,毒米、毒面、毒油、毒奶粉幾乎年年"出事",在國內市場人心惶惶的同時,中國農產品、食品的出口也因衛生問題而出現了一些被出口國退貨的現象。近十年來,中國的肉類產量越來越大,但出口卻沒有同步增長,甚至一些主要品種還不斷下降。可以說,食品安全不僅關係到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關係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那麼怎麼才能確保食品的安全呢?

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於立法

目前我國在食品立法上還比較落後,標準體系也不盡完善。雖然《食品衛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產、銷售環節做了不少規定,但不少標準制約性已經不強,已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的需要。

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痛下決心。這其中應有兩個方面:

一) 對食品品質控制標準應相應的提高。比如,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產品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應進一步完善。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常用食品品質問題,應該採取一些果斷措施,比如,禁止在牛奶、奶製品、肉製品、豆製品、面製品、水產品中濫用添加劑;加強對畜、禽、蛋、肉、水產品等生產的監控,提高上市的食品品質;整頓牛奶市場,提高乳製品品質;加強蔬菜、食用菌農藥殘留檢測等等,都應該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才是老百姓真正渴望的大實事、大好事。

二) 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應痛下狠手,從源頭抓起。各職能部門如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應真正負起責任,不能等事件出來以後再課以重罰,而應防患於未然。譬如困擾許多中小城市的城市早點、地攤問題應堅決退路進場,相應的提高其衛生監管標準,包括消毒、防疫等方面,這是一個牽涉千家萬戶的大課題,只能嚴,不能寬。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人們的身體健康將受到更多的損害。


綠色消費浮出水面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關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飽,而是吃好,吃出健康來。這樣,綠色食品也就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何謂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就是在食品生產、加工等諸環節,未被污染的、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當前,我們在綠色食品消費方面還比較落後,綠色食品生產量很小,人們的綠色消費意識不足。對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把綠色食品消費作為一件大事抓。

要對有能力的企業,用優惠的政策支援他們開辦綠色加工基地,要在城市開辦一批綠色食品商場,真正使綠色食品消費在我國儘快形成氣候,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

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擦亮眼睛,把好"入口"。比如購買食品,應該選用正規商場和市場的產品,不要貪小便宜,隨意在街頭小攤上購買,以免上當;要選購名牌或比較規範企業的品牌食品,尤其對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作為首選;選購食品、飲料時,不能一味貪色貪味,如過白的麵粉、饅頭、麵條,有可能用了過量的增白劑,應謹慎選購;蔬菜最好挑選帶皮和包心的。對有葉蔬菜,則要一洗、二泡、三燙,只要經過處理,一般可去掉80%以上的殘留農藥。

(王志振)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欲欠佳。老年人要安然度夏,除了注意休息和睡眠外,還要保證胃腸功能正常,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所以食療養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以下五個要訣是老年人食養的重要內容。

一、飲食要衛生:

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品,新鮮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老年人適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烏梅、草黴、番茄、黃瓜、等瓜果有好處。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 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欲,調味解暑。夏季細菌滋生快,食品要現做現吃。

二、肉食要少用:

數據遭禁制10年

英 國 一 項 最 新 研 究 發 現 , 人 類 食 用 由 微 波 爐 加 熱 的 食 物 , 會 破 壞 身 體 的 細 胞 及 免 疫 系 統 , 甚 至 會 導 致 患 上 癌 症 。

減弱免疫系統

英 國 星 期 日 郵 報 昨 引 述 一 本 名 為 「 What Doctors Don't Tell You 」 雜 誌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食 用 微 波 爐 加 熱 的 食 物 , 會 令 人 體 的 血 液 、 細 胞 及 免 疫 系 統 產 生 改 變 , 有 可 能 會 致 癌 。 有 關 數 據 據 稱 曾 遭 瑞 士 法 庭 禁 制 公 開 達 十 年 之 久 。

人造色素食物為害更大

報 道 又 引 述 負 責 有 關 研 究 的 專 家 發 出 警 告 , 切 勿 利 用 微 波 爐 將 人 奶 加 熱 , 否 則 會 將 人 奶 本 身 給 予 嬰 兒 獨 有 的 抵 抗 能 力 水 平 降 低 , 而 有 添 加 劑 、 人 造 色 素 的 食 物 , 例 如 意 式 薄 餅 、 窩 夫 及 薯 片 等 , 經 微 波 爐 加 熱 後 更 會 釋 出 大 量 化 學 物 , 對 人 體 有 害 。

港專家稱輻射不會入人體

不 過 , 據 香 港 輻 射 防 護 學 會 會 長 曹 王 敏 賢 在 接 受 香 港 某 報 張 訪 問 時 則 表 示 不 認 同 上 項 論 點, 她 解 釋 微 波 爐 只 是 透 過 非 電 離 輻 射 能 量 , 將 食 物 中 的 水 分 子 激 化 , 令 溫 度 提 高 從 而 煮 熟 食 物 。 而 利 用 任 何 方 法 煮 熟 的 食 物 , 都 會 將 食 物 的 營 養 分 子 改 變 , 而 當 微 波 爐 的 門 打 開 , 微 波 是 不 會 透 過 食 物 傳 送 到 人 體 裡 。

200003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