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
由「桿菌性痢疾」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桿菌性痢疾是由志賀氏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病原體可耐酸性,只要10到100個病原體即可致病。分佈於全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為地方性流行病。 |
病症(臨床特徵): |
腹瀉(每天8~10次以上)、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腹痛及裏急後重(tenesmus),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患者因黏膜潰瘍導致糞便中有時有血跡或黏液或膿,然而也有許多個案沒有血便的情形,幼童可能出現抽搐症狀。 |
發病季節: |
夏秋季節的常見病之一。 |
預防方法: | - 注重手部衛生,飯前、便後、更換尿布後、接觸病人後或接觸食物前以肥皂及清水正確洗手的習慣,為阻斷傳染的最重要措施。 - 注意飲食及飲水衛生,不可生飲、生食。使用安全水源與食材,生食與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 - 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
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