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 1. 食物加熱吃當心腸胃炎上身! 專家授防範原則
- (健康飲食)
- 嘉榮急診室出現家中1人上吐下瀉,或腹痛就醫,之後其他人也出現一樣症狀,就醫的狀況增加,原來是傳染性腸胃炎惹的禍。嘉榮副院長蔡政翰表示,經了解大多因過年期間聚餐,或食用重複加熱的食物導致腸胃炎,還有出現年長者因味覺較差,食物變質仍不知,於烹煮食用後不久即腹痛而就醫的案例。 傳染性腸胃炎 口沫傳染因素居多 傳染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為口沫傳染,因疫情關係,民眾多有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好習慣,故今年春節因腸胃症狀至急診就醫的病患減少。 ...
- 創建時間 2022年2月10日
- 2. 【半夜肚子痛1】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 (健康醫療)
-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務企管部主任,同時也是胃腸肝膽科教授的李偉強醫師表示,半夜肚子痛原因很多,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肚子痛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及任何年紀的人,半夜腹痛最常見的有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三大類,以下為李偉強醫師解析半夜腹痛的可能原因: 第一、急性腸胃炎:非感染性腸胃炎 ...
- 創建時間 2021年3月26日
- 3. 兒童腸胃炎吃「止瀉藥」沒效? 食藥署告訴你原因
- (健康醫療)
- 當孩子出現腸胃炎時,千萬別補充運動飲料,小心可能使腹瀉加劇!食藥署表示,雖腸胃炎需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使得許多人會喝稀釋的運動飲料,但因運動飲料糖分高,不僅可能會加劇腹瀉,加上稀釋後電解質含量不足,也無法達到補充電解質的目的,因此最好的方式應是赴藥局購買電解質補充液,且不需稀釋就可飲用。 嬰幼兒持續腹瀉 可換成無乳糖奶粉助舒緩 嬰幼兒出現腸胃炎時,因腸道中代謝乳糖的酵素遭到破壞,使得出現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有時甚至會持續數週。食藥署指出,若在急性期,部分醫師會建議江沖泡奶粉稀釋以降低乳糖,但養分與電解質會被稀釋,不適合長期飲用;若持續腹瀉,這時可換成無乳糖奶粉,且不需稀釋,營養成分與一般奶粉相同,實驗也證實長期喝並不影響小孩身高與體重。 ...
- 創建時間 2021年3月16日
- 4. 孩子腸胃炎要禁食好的快? 兒科醫告訴你「最新觀念」
- (健康資訊)
- 當嬰幼兒得到腸胃炎時,腸道中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可能被破壞,所以會出現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情況甚至會維持數週。因此,在急性期時,有些醫師會建議將沖泡奶粉稀釋以降低乳糖,但養分與電解質也會被稀釋掉,所以不適合長期飲用。 兒童腸胃炎 不禁食好的快 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也是親子診所院長的陳俊仁醫師指出,當小孩腸胃炎時,有時吃得愈多,拉得情況也會變嚴重,因此有些醫師可能會教導暫時禁食,因為不吃就比較不會拉肚子。但是新的觀念是愈早進食,腸胃炎的病程反而比較短,也就是好得較快;除非吃東西後,肚子會痛或是嘔吐很厲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要求孩子禁食。 ...
- 創建時間 2021年3月10日
- 5.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不熟食物小心感染腸胃炎
- (健康飲食)
- 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 戴口罩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降 腸胃炎患者反增加 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個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位。今年最特別的是,腸胃炎病童變多,跟呼吸道病患比例呈現五五波,甚至有時腸胃道的病童還會超過呼吸道感染人數。 分析小兒呼吸道感染減少的原因,李敏駿表示,應是全民依新冠病毒疫情規定戴口罩,使得小朋友的呼吸道保護力大增;而腸胃道感染疾病發生率上升,則與寒流一波接一波報到,吃鍋禦寒脫不了關係。 ...
- 創建時間 2021年3月05日
- 6. 留意飲食衛生 腸胃炎不搗亂
- (台灣健康)
- 春節假期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高峰,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前(108)年春節期間全國腹瀉急診就診率為7.33%,臺北市腹瀉急診就診率為6.4%,皆遠高於前(108)年全國及臺北市腹瀉急診就診率平均值4.55%及4.26%,呼籲市民在春節假期應特別注意飲食安全。 諾羅和輪狀病毒 傳染力極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以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較為常見,傳染力極強。諾羅病毒於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病毒性腸胃炎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包括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等密切接觸、或食用遭污染的食物等都可能造成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其中諾羅病毒感染病患嘔吐的症狀較為明顯,而輪狀病毒感染則以水瀉及發燒症狀為主,病程時間也較諾羅病毒長。 ...
- 創建時間 2021年2月10日
- 7. 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 勤洗手、衛生飲食保健康不二法門
- (台灣健康)
- 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安南醫院消化科吳奕霆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及初春就是腸胃炎流行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11月左右天氣開始寒冷時,因腹瀉就醫的病患就會大幅度增加,尤其農曆年期間大家團圓圍爐或外出旅遊大吃大喝更是如此,故民眾更須注意飲食清潔細節。 急性腸胃炎 病毒或細菌引發 吳醫師表示急性腸胃炎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極少數為寄生蟲引起。細菌行腸胃炎常見致病菌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菌腸炎弧菌及霍亂弧菌。細菌性腸胃炎症狀較為嚴重,可能會出現高燒、腹痛、血便或膿便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死亡,需立即就醫。 ...
- 創建時間 2021年2月08日
- 8. 腸胃炎康復,腸胃還是不舒服? 醫師解析腸躁症
- (健康資訊)
- 一般腸胃炎通常幾天後即康復,但有些症狀卻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到底怎麼了?腸胃科醫師Brian Kirsh表示,許多人感染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後,雖症狀減輕,卻沒有完全康復,可能是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快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感染後腸躁症是什麼? Brian Kirsh解釋,感染後腸躁症的症狀非常類似腸躁症,通常會比原本的腸胃炎還輕微,包含: ...
- 創建時間 2020年4月04日
- 9. 70歲嬤腹痛誤認腸胃炎 檢查才知晚期肝癌
- (健康醫療)
- 70歲嬤腹痛險暈倒田中 檢查才知晚期肝癌 70歲從事務農的王阿嬤,平日身體健朗,儘管年事已高,仍常跟著兒孫下田巡視。二年前某天檢查作物時,突然感到腹部一陣悶痛不適,險暈倒於田中。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被家人送醫檢查後,才赫然發現肝臟已有6顆腫瘤,最大顆直徑達6公分大小。經醫師評估,因腫瘤已侵犯至大血管屬晚期肝癌階段,考量進行血管栓篩的改善效果有限,便進入一線標靶藥物治療。 一、二線藥物接軌 爭取2年天倫時光 ...
- 創建時間 2019年12月16日
- 10. 腸胃炎就是諾羅病毒? 醫師說分明
- (健康醫療)
- 諾羅病毒的新聞屢見不鮮,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腸胃炎代名詞。全世界病毒性腸胃炎群聚事件有超過九成都懷疑是由諾羅病毒所造成,此病毒可侵犯所有的年齡層,並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的時期,僅今年二、三月期間,台灣各地就有近70件被確認為諾羅病毒感染的群聚案件。在美國每年約2000萬人次因感染諾羅病毒而引起急性腸胃炎,其中主要是經由食物傳播,發生的場所包括醫療機構、餐廳或宴會廳、學校或日托機構等。在國內的人口密集場所如軍營、收容所、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也都特別容易發生疫情。 ...
- 創建時間 2019年4月07日
- 11. 年夜菜復熱逾75°C 防腸胃炎掛病號
- (健康飲食)
-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會多準備一些年菜,和親友在飯桌上聚聚。若有吃不完的菜擔心丟掉浪費,則會放到隔餐復熱繼續吃。但年節期間有些人因腸胃炎掛急診就醫,營養師表示,多數是因年夜菜保存及復熱溫度,未達標準所致。 隔夜菜復熱時溫度逾75°C 降低腸胃炎發生 豐原醫院營養師許啟松表示,很多人擔心年夜菜會有硝酸鹽殘留造成致癌物質出現,不過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低。反倒要擔心冰箱的冷藏溫度不夠低,復熱時溫度有沒有達75°C以上,降低腸胃炎發生的機率。 ...
- 創建時間 2019年1月28日
- 12. 兒童腹痛不一定是腸胃炎 當心糖尿病惹禍
- (健康資訊)
- 一名九歲女童,日前因嘔吐和腹痛就診,均被診斷為腸胃炎。直到嘔吐和腹痛症狀未見改善,家人緊急將她轉至為恭醫院小兒科,經抽血發現,女童血糖高達822 mg/dl;血液氣相分析發現,血中重碳酸鹽為5mmol/L、 pH酸鹼度為7.030,且血液中和尿液中有酮體反應,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 兒童糖尿病勿輕忽 嚴重者恐休克 收治該名女童的為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表示,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數發生在成人,小孩的糖尿病較罕見,因此容易被疏忽。在兒童期,絕大部分屬於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初期可能會出現嘔心、嘔吐、腹痛、腹壁僵直等類似腸胃炎或腹部急症的症狀,接下來才可能引發脫水。 ...
- 創建時間 2017年11月27日
- 13. 提高警覺 應對急性腸胃炎
- (香港健康)
- 本港進入急性腸胃炎傳統高峰期,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學校和院舍管理人時刻保持個人、環境和食物衞生。 數據顯示,急性腸胃炎個案由10月1日一星期兩宗,增至同月29日一星期八宗。截至昨日,本周已錄得三宗爆發個案,涉及20人;近期個案集中在幼稚園和幼兒中心。 此外,兒童出現腹瀉的幼稚園或幼兒中心百分比,在上述期間由8.22%急升至22.64%,兒童出現嘔吐則由10.96%增至24.53%。 衞生署已向醫生、醫院、院舍和學校負責人發信講解最新情況,並提醒學校和院舍按預防傳染病指引,執行相關措施和處理爆發個案。 ...
- 創建時間 2017年11月08日
- 14. 流感、腸胃炎蠢蠢欲動 防疫一起來!
- (健康醫療)
- ... 防範流感和傳染病 做好自我衛生防疫措施 為防範流感、腸病毒及病毒性腸胃炎等傳染病,於人口密集及教托育機構場域內傳播,高雄市衛生局呼籲,養護、教托育機構一旦發現疑似群聚事件,應立即24小時內通報轄區衛生主管單位並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天氣漸轉涼 衛生局攜手養護機構共同防疫 時序漸入秋季,天氣慢慢轉涼,今年腸病毒疫情延後升溫,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正值蠢蠢欲動,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於日前在美濃區愛心老人養護中心,舉辦「快樂洗手護健康,施打疫苗防流感」創意宣導活動,強化機構住民、家屬及工作人員正確防疫觀念。 ...
- 創建時間 2017年10月16日
- 15. 病從口入! 天熱慎防腸胃炎
- (健康醫療)
- 許多民眾不耐高溫炎熱,食慾不振就吃涼麵、涼丸或刨冰消暑,前日無預警大規模跳電,到院就診的腸胃炎患者增加,原來是突然跳電造成冰箱食物變質,導致腸胃炎就診人次增加。近日有姊弟分食涼麵導致上吐下瀉,也有民眾在路邊攤享用晚餐與冷飲結果腹部絞痛狂跑廁所,導致虛脫掛急診的案例也不少。 高溫環境食物容易壞 小孩、長者要當心 南投醫院感染科及兒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高溫環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眾吃下遭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現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症狀,若是小孩或年長者的症狀恐更嚴重,可能併發脫水、電解質失衡。 ...
- 創建時間 2017年8月20日
- 16. 高溫易增細菌 防腸胃炎7撇步
- (台灣健康)
- 連日大雨過後天氣終於放晴,近日氣溫飆高,今日全台各地溫度甚至超過35度,台北市體感溫度甚至高達41度!醫師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防曬,更要注意水份的補充,防止高溫引起的熱傷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灣的夏季,氣溫動不動就飆破36度以上,民眾防範中暑之餘也要記得防夏季腸胃炎。 高溫環境下 活動要小心引起熱傷害 在高溫的環境下從事戶外活動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熱傷害,熱傷害大致可分成熱衰竭、熱中暑及熱痙攣。絕大多數病患都是因為高溫的環境所造成水分及鹽分大量流失的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 ...
- 創建時間 2017年8月04日
- 17. 連續高溫細菌也飆升 防腸胃炎上身7妙招
- (健康資訊)
- 連日大雨過後天氣終於放晴,近日氣溫飆高,今日全台各地溫度甚至超過35度,台北市體感溫度甚至高達41度!醫師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防曬,更要注意水份的補充,防止高溫引起的熱傷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灣的夏季,氣溫動不動就飆破36度以上,民眾防範中暑之餘也要記得防夏季腸胃炎。 高溫環境下活動要小心引起熱傷害 在高溫的環境下從事戶外活動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熱傷害,熱傷害大致可分成熱衰竭、熱中暑及熱痙攣。絕大多數病患都是因為高溫的環境所造成水分及鹽分大量流失的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 ...
- 創建時間 2017年6月23日
- 18. 入春天氣仍寒冷 病毒性腸胃炎持續發威
- (台灣健康)
- 時序進入春天,全台氣溫仍濕冷,病毒性腸胃炎疫情頻傳,腹瀉群聚持續增加中,尤其集中於校園,以國小、幼兒園居多。專家提醒,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極強,患者應在家休息,症狀解除至少2天後才可上學、上班。 2病毒最常造成腹瀉 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病毒性腸胃炎由多種病毒引起,以諾羅、輪狀病毒最常見。諾羅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齡層,而輪狀病毒則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患者症狀多為水瀉、嘔吐,並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 ...
- 創建時間 2017年3月09日
- 19.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節 家有幼兒別大意
- (健康資訊)
- 迎接春季到來,小心恐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節,尤其又以冬季到初春為主,多種不同病毒肆虐下因而引發病毒性腸胃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周安國指出,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等,都屬於兒童間容易流行病毒,其中像是輪狀病毒,多發生在嬰兒、五歲以下幼兒,常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 罹患病毒性腸胃炎 恐出現噁心嘔吐症狀 至於諾羅病毒則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屬於病毒性腸胃炎,會因人群聚集引發流行、周安國醫師指出,病毒性腸胃炎會使患者出現水瀉和噁心嘔吐等症狀,且可能合併頭痛、發燒、腹痛等症狀,患者在接觸到感染源後一到三天才會出現腸胃發炎,這種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持續三到十天。 ...
- 創建時間 2017年3月05日
- 20. 病毒性腸胃炎勢洶洶 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 (健康醫療)
- 3歲的小白從中午開始吐了無數次,一吃東西或喝水就吐,到了晚上又出現發燒和腹瀉,所以到急診室就診。小白5歲大的哥哥前兩天也有同樣症狀,媽媽在晚上一樣開始嘔吐、發燒和腹瀉也在急診。經由各種明顯的接觸史和典型症狀,醫生診斷為病毒性腸胃炎。所幸打完點滴,服用止吐藥和腸胃藥後,第二天早上沒有再吐,可以進食喝水,小白就回家了。 一人得病 全家遭殃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急診科兼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病毒性腸胃炎是病毒造成的腸胃發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腸瀉、發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力很強,只需很少的病毒就足以致病。此外,病人在還沒有症狀前就可能會傳染病毒,而這些病毒在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又很強,所以病毒性腸胃炎常常會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
- 創建時間 2017年2月25日
- 21. 過年飲食不忌口 急性腸胃炎怎麼辦?
- (健康飲食)
- 狂吐又狂瀉,急性腸胃炎找上你了!根據醫師臨床經驗觀察,急性腸胃炎是過年期間最常見的腸胃疾病,不少患者都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或是過量飲酒,而引起急性腸胃發炎。 嚴重水瀉、發燒快就醫 王文倫表示,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症狀,有噁心、嘔吐、水瀉、腹部絞痛、全身倦怠,若是出現嚴重水瀉(一天超過10次以上)、發燒、血便,可能是細菌感染,應儘快就醫治療。 多喝水加速復原 不少人過年期間飲食不忌口,過量攝取刺激性及辛辣的食物,例如甜食、咖啡、茶飲、酒精,或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就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大多數的患者只要多喝水、清淡飲食,就能在2至3天復原。 ...
- 創建時間 2017年1月31日
- 22. 春節大啖美食 慎防病毒性腸胃炎上身
- (台灣健康)
- 冬季與初春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依據疾病管制署歷年疫情監視資料顯示,病毒性腸胃炎是春節假期急診就診人次較高的疾病,呼籲民眾切勿輕忽,6天春節連續假期,民眾外出走春、拜年及大啖美食之際,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如有不適儘速就醫;旅宿及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確保員工及旅客健康。 廁後進食前務必洗手 疾管署表示,春節期間民眾與親友外出、聚餐的機會增加,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如廁後、進食前務必勤洗手;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吃剩的食物應於溫度適中的冰箱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另有些民眾習慣取山泉水飲用,或部分旅宿業者會以地下水做為主要用水來源,為避免因飲用受汙染的水造成感染,建議民眾水煮沸後再飲用,如前往山區或無法開伙的地方則飲用礦泉水。 ...
- 創建時間 2017年1月30日
- 23. 吃14碗湯圓又喝可樂 女子爆發腸胃炎
- (健康飲食)
- 一名30歲女性,因為不想浪費冬至剩下的湯圓,一早就吃了四碗甜湯圓,中午又吃了一份菜頭粿,加上晚上又吃下10碗的鹹湯圓,隔天上班又喝下700CC可樂,沒想到一進辦公室就感到胃痛腹脹,甚至想吐,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消化不良導致胃發炎,經由施打止吐針並服用胃腸藥,且暫時一餐不要進食,讓腸胃休息,患者已慢慢舒緩症狀。 消化不良者 糯米製品食物應少吃 湯圓原本就屬於難消化的糯米類製品,加上患者後來又喝下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氣泡的汽水,加速胃部食物的快速膨脹,才會使患者感到胃痛想吐等症狀;劉博堃, ...
- 創建時間 2017年1月05日
- 24. 病毒性腸胃炎發威 清淡飲食該吃些什麼?
- (健康飲食)
- 天氣不穩定,致使病毒蠢動,最近有好多人染上病毒性腸胃炎,導致上吐下瀉,不只是小孩染上此病,就連大人也遭殃;除了藥物治療以及多休息之外,飲食上也應該要多注意!營養師提醒,染上病毒性腸胃炎,尤其是要清淡飲食,但清淡飲食到底該怎麼吃呢?建議初期可吃些白稀飯和白吐司,之後可增加少油的蛋白質,以及纖維較少的蔬果食用。 先讓腸胃休息一天 不要吃任何食物 染上病毒性腸胃炎,最主要是受到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感染,大人與小都會發生病毒性腸胃炎,在飲食上有何禁忌呢?因為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往往也會食不下嚥,到底應該要如何來幫忙盡快復原呢?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發生病毒性腸胃炎,最主要是先讓腸胃休息一天,先不要吃任何食物,但是可以喝些水。 ...
- 創建時間 2017年1月05日
- 25. 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 (健康醫療)
- 近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北京及英國急性腸胃炎疫情有上升情形,且多與諾羅病毒感染有關;我國近四週也有34起腹瀉群聚感染事件(97%與諾羅病毒感染相關),目前國內急診急性腹瀉就診趨勢仍處相對低點,但近二週已持續小幅度上升,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於冬季 冬季為我國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諾羅病毒流行期約自每年9月底至隔年5月間,以12月底至隔年2月為感染高峰。疾管署針對歷年腹瀉群聚疫情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往年諾羅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為GII.4,但自去年9月起,感染諾羅病毒GII.2病毒株的群聚事件逐漸增加,約佔9~12月整體腹瀉群聚事件60%,發生場所以學校為主(66%),主要侵犯幼兒園及國小孩童。疾管署指出,主流病毒變化可能對群聚疫情的發生或感染人數有所影響,以2014年底為例,當時流行的諾羅病毒株為GII.17,曾引發全國性大規模群聚疫情;因此提醒民眾對此波新型諾羅病毒疫情應多加防範。 ...
- 創建時間 2017年1月04日
- 26. 病毒性腸胃炎肆虐 症狀如感冒傻傻分不清
- (健康醫療)
- 季節轉換,很多人出現身體不適;耳鼻喉科醫師發現,最近除了過敏病人增加之外,還有不少病毒性腸胃炎病人來就醫,由於所出現的症狀除了會噁心、嘔吐、拉肚子,還有發燒、喉嚨痛與流鼻水,致使病人多以為受到風寒感冒了! 換季常見諾羅病毒、腺病毒與輪狀病毒 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表示,季節轉換時,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不只是容易好發過敏性疾病,還容易流行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包括諾羅病毒、腺病毒與輪狀病毒;雖然所出現的症狀很類似感冒,但其實並不是感冒。 ...
- 創建時間 2016年10月11日
- 27. 常消化不良及腸胃炎 可能與胃酸抑制劑有關
- (健康醫療)
- 去年10月L先生因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的根除療法及之後持續服用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為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治療結果符合眾人期待!不過,在藥物治療期間因胃酸減少,造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短短幾個月就瘦了數公斤。此外,今年上半年L先生有腸胃炎、腹瀉不適狀況,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特殊藥品調劑組組長吳淑英指出,這或許並不湊巧,很可能與抑制胃酸分泌的用藥有關。 ...
- 創建時間 2016年8月19日
- 28. 泊港郵輪爆發急性腸胃炎
- (香港健康)
- 一艘在尖沙咀海運碼頭停泊的入境郵輪爆發急性腸胃炎,九人證實感染諾如病毒。衞生署呼籲郵輪旅客和營運商注意衞生,預防腸胃炎。 衞生署總港口衞生主任何理明說,接獲郵輪營運商通報,懷疑郵輪在泊港前爆發諾如病毒感染。署方隨即與相關部門和機構組成評估小組,制訂應對措施,安排衞生隊登船評估情況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初步調查發現,共150人受影響,包括80男70女,介乎17至95歲。134人為乘客,16人為船員。他們3月7日起在船上陸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病徵,大部分人已康復。其中九人的糞便樣本經初步化驗後,證實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 ...
- 創建時間 2016年3月30日
- 29. 腸胃炎和腸病毒分不清 病症治療皆不同
- (健康資訊)
- 腸胃炎和腸病毒雖都有腸字,但其實兩種疾病並不相同,臨床上許多患者都會因此搞混;小兒科醫師郭啟昱指出,腸胃炎病症多是肚子痛、腹瀉等症狀為主,若為腸病毒感染,則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的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尤其若有嘔吐現象,恐為腸病毒重症。 腸病毒易傳染 衛生習慣要做好 包括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都會埋下誘發腸胃炎的危險因子,尤其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就是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郭啟昱說,但腸病毒感染則是由腸病毒引起,一般是指?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病毒型的腸病毒會透過糞口傳播,也因此要特別小心患者接觸過的食物、水或器皿等。 ...
- 創建時間 2016年2月27日
- 30. 過年大吃大喝 腸胃炎找上門
- (健康飲食)
- 過年期間,很多人普遍習慣在飲食上大吃大喝,不知不覺餐餐吃過量,無形中對胃腸造成極大負擔,因急性腸胃炎而緊急就醫的,大有人在。 避開奶製品及過甜過油與不新鮮的食物,腸胃炎通常會在一至兩周逐漸痊癒,但隨著飲食習慣西化,再加上黑心油風暴,許多致癌因子也加速了腸胃病變的可能性。 大腸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年齡也不斷往下降,但實際致病因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醫師提醒,經常性腸胃不適的人,自身一定要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才不會後悔莫及。 ...
- 創建時間 2016年2月07日
- 31. 春節假期飲食衛生要留意 病毒性腸胃炎別攪局
- (健康資訊)
- 冬季與初春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的季節,往年春節期間腹瀉就診人數均有明顯增加,民眾春節連假外出拜年、與親友聚餐時,應特別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如有不適儘速就醫;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以確保員工及旅客健康。 民眾春節期間與親友外出、聚餐的機會增加,應留意病原傳播與罹病機會,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並避免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材;吃剩的食物應於溫度適中的冰箱保存,不需烹煮的食物應儘快吃完。此外,過去春節期間旅遊景點曾發生病毒性腸胃炎感染疫情,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
- 創建時間 2016年2月04日
- 32. 眼睛上吊四肢抽搐 寶寶腸胃炎嚇壞父母
- (眼睛護理)
- 一名兩歲的小妹妹發生上吐下瀉,發燒的症狀,在服藥及父母照顧下,噁心嘔吐症狀有漸漸改善,但在退燒的隔天,小妹妹眼睛忽然上吊,甚至四肢抽搐,持續達兩分鐘!父母見狀,趕緊把女兒送醫。經檢查小妹妹到急診室後恢復了意識、活力,抽血結果沒有明顯異常,然而在急診室觀察的期間,小妹妹又發生兩次抽筋,隨即住院治療,然而使用抗癲癇藥物後,小妹妹儘管再發生一次抽筋。之後沒有類似情形,於三天後出院。 目前孩童罹患腸胃炎合併抽筋的致病原因尚未確定,但是,目前推測與幼兒腦部發育尚未成熟,較容易因為其他感染造成抽筋有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表示,年紀較小的幼童得到腸胃炎合併抽筋的案例並不少見,比例約為三十分之一,這些孩子平均年齡大約為兩歲,其中有高達一半會像這個小妹妹一樣可能一天抽筋兩次以上。 ...
- 創建時間 2015年10月09日
- 33. 寶寶用嘴巴探索世界 病毒腸胃炎來敲門
- (健康醫療)
- 一歲以下的寶寶,抓到任何東西就愛往嘴巴裡送,甚至連自己的雙腳也不放過,看在新手爸媽眼裡,有時真擔心孩子不知不覺吃下許多細菌而拉肚子,其實有時候是病毒感染,包括腸病毒及腺病毒都容易引起腹瀉的併發症。 孩子愛在地板上爬,有不少父母覺得過度抑制孩子把東西放進嘴巴,反而是一種限制,進而選擇讓家中有一個乾淨的環境,但孩子仍是容易生病而憂心不已。 醫師表示,孩提時期的腸胃抗體發展,直接影響到長大成人,愈在無菌狀態下照顧的孩子,腸胃就會愈敏感,不可不慎,家長應多讓寶寶接觸自然的食物。 ...
- 創建時間 2015年9月01日
- 34. 病毒性腸胃炎春天高峰期 嬰幼兒慎防輪狀病毒
- (健康資訊)
- 一名出生5個多月的男寶寶,因未接種疫苗而感染輪狀病毒,到急診時已劇烈嘔吐並合併發高燒,家長非常焦急,醫師立刻安排住院施打點滴。廖宜新醫師表示,造成今年大流行的病毒性腸胃炎以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居多,少數為腺病毒,這波感染高峰恐還會出現。家長們務必提高警覺,尤其好發於幼兒的輪狀病毒腸胃炎,一旦感染,症狀特別嚴重,建議新生兒在出生2個月開始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以降低因感染必須急診甚至住院的風險。 輪狀病毒好發於嬰幼兒,年紀越小得到,症狀越嚴重,感染後會嘔吐持續1~2天,容易發高燒,之後開始厲害的水瀉約一星期,嚴重時可能一天拉10次以上,進而造成脫水,電解質流失,再者還可能出現抽筋(痙攣),若有合併高燒屬於熱性痙攣;沒發燒時出現抽筋,則屬於非熱性痙攣。廖主任提醒,若出現非熱性痙攣,須注意腦部併發症的發生,必須當急症處置,最好住院觀察,並做腦部掃瞄檢查。 ...
- 創建時間 2015年5月05日
- 35. 腸胃炎吃蘇打餅才對? 營養師:反而更想吐
- (健康飲食)
-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後,即宣告春天來臨了,又所謂春天後母面,天氣陰晴不定、冷暖無常,感冒、流感又進入高峰期。至於病毒型腸胃炎的潛伏期約三天左右,多由飛沫與口水傳染,病患一開始會食不下嚥、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狀況,那麼,要怎麼吃,吃什麼才對,網路上奇奇怪怪的偏方、說法這麼多,到底哪些才正確呢? 迷思一、不能吃稀飯,因為稀飯時間較長,會把白飯裡的蛋白質煮出來,而蛋白質會刺激胃酸。又因稀飯本身湯湯水水的,吃下去胃會膨脹,更容易使得胃不舒服想要把食物吐出來。應吃體積小,不會刺激胃酸的食物。像是乾軟的白飯加一點點的肉鬆、白吐司、蘇打餅乾,再配一些白開水。 ...
- 創建時間 2015年3月12日
- 36. 空難救生員誤吞河水 小心罹患致死腸胃炎
- (台灣健康)
- 日前發生復興空難,傳出搜救人員出現感冒、上吐下瀉等症狀,病理學專家推測,可能是因寒流來襲,連日來低溫驟降,搜救人員在進行水上救援任務時,不慎吞入河水,而引起病毒性腸胃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管處處長陳少卿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造成,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均可能導致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雖然並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 ...
- 創建時間 2015年2月13日
- 37. 九龍城小學27童染腸胃炎
- (香港健康)
-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九龍城一間小學爆發的急性腸胃炎個案,涉及27名年齡6至7歲學童。 受影響學童包括18男9女,他們10月30日起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病徵,其中15人曾求醫,一人入院,現已出院。 全部學童目前情況穩定,調查仍在繼續,生防護中心已派員視察該校,並向校方提議預防措施。
- 創建時間 2014年11月03日
- 38. 夏天保存食物要小心 誤食恐引腸胃炎
- (健康資訊)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4/08/10 夏天出現腸胃不適而就診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炎熱的天氣,導致食物容易腐敗孳生細菌,許多患者不小心誤食後,就可能會出現腸胃炎等症狀;童綜合醫院醫師李彥樟表示,腸胃炎症狀會依照免疫力、細菌等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 1名35歲男性,因為不小心誤飲過期優酪乳,當天就出現肚痛、嘔吐甚至發燒等症狀,緊急就醫後,醫師診斷是因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胃腸發炎,經由點滴和服藥治療後,才逐漸舒緩症狀。 ...
- 創建時間 2014年8月10日
- 39. 輪狀病毒居嬰幼兒腸胃炎住院率之冠!
- (健康醫療)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4/06/10 輪狀病毒侵襲力驚人!根據統計,台灣5歲以下幼童每年約有2、30萬人次因感染輪狀病毒就醫,且是嬰幼兒因腸胃炎住院率首位,每3、4名患者就有1名要住院,症狀輕者發燒、嘔吐、水瀉,嚴重者可能脫水、多重器官衰竭,甚至致死,每年全球更達50萬人死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輪狀病毒的有效方式,建議家長於嬰幼兒出生後第2個月開始自費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保護力可高達9成以上。 ...
- 創建時間 2014年6月10日
- 40. 腸病毒腸胃炎分不清? 醫師告訴你
- (健康醫療)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4/05/31 腸病毒、腸胃炎,您分得清楚嗎?許多民眾看到腸病毒,有個「腸」字,就以為是腸胃道疾病,其實大錯特錯;醫師指出,腸病毒是病毒在腸胃道繁衍增生,與會造成上吐下瀉的腸胃炎不同,千萬不要搞混。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夏天是腸病毒的高峰季節,導致許多嬰幼兒發燒,手、腳及咽喉處出現小水泡疹等手口足病,嚴重者甚至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必須立即送至醫院救治。 ...
- 創建時間 2014年5月31日
- 41. 腸胃炎
- (消化系統疾病)
- Gastroenteritis 腸胃炎是指消化系統發炎的疾病,籠稱,通常不能清楚判定病因。如果能正確判斷是由於特定的病因引起的,則用胃炎(也包括更細緻的稱呼如糜爛性胃炎、非糜爛性胃炎等等)、腸炎(也包括更細緻的稱呼如結腸炎、十二指腸炎等等)。 癥狀 上消化道癥狀:如厭食、嘔吐、腹瀉、腹痛。 病因 腸胃炎具有難以判定具體病因的情況。 細菌:可能引起胃腸炎的細菌包括創傷弧菌、沙門氏菌等等。 ...
- 創建時間 2009年8月19日
- 42. RedHill 加速 Opaganib 的核輻射保護計劃,已公佈正面數據
- (健康機構)
- 最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公佈來自美國政府資助八項體內 Opaganib 研究的強而有力臨床前數據,其支持 Opaganib 作為核輻射損傷治療劑的潛力,以用於國土安全材料威脅醫療對策 (MCM) 和抗腫瘤放射治療 Opaganib 是一種高度穩定、保質期超過五年的口服小分子藥丸,且易於管理和分發,如果獲得批准,可支援政府潛在的中央儲備,以用於大規模傷亡核輻射事件 ...
- 創建時間 2022年11月17日
- 43. 6旬嬤晚年罹遺傳性罕病 子孫結婚生子的夢想破滅
- (台灣健康)
- 高齡69歲的露西(化名)確診罕見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 )」自從她的小弟確診後,這個家族性的遺傳疾病為自己尋醫多年的身體狀況得到解答,但也讓後代子孫的健康蒙上一層憂心。 呼吸喘、腳麻、腸胃炎 多種症狀仍查不出病因 在家中排行老三的露西,從2018年開始,有低血壓、暈眩,以及腹瀉等腸胃不舒服的狀況出現,還發現走沒多久便很容易喘氣,也會腳麻、無法提重物,手部的扭力逐漸變差,連寶特瓶蓋都打不開。跑了許多家醫院,看了許多醫生,都查不出病因,只發現有腸胃發炎的問題。 ...
- 創建時間 2022年2月19日
- 44. 長期菸酒左眼突中風失明 高壓氧神救援恢復視力
- (台灣健康)
- 清潔工小陳於春節前嚴重腹瀉長達5天,頭昏目眩、步態不穩地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即辦理住院,當躺在病床上時,突然感到左眼看不到、左邊一片漆黑,小陳驚嚇大叫:「誰關燈了!」,但右眼卻看的清清楚楚,病房內的燈是亮著的。經眼科醫師緊急會診檢查發現,小陳的左眼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診斷為「眼中風」,左眼視力僅剩微弱光感,原本1.0的視力幾近於零,緊急進行高壓氧治療,1小時後恢復部份視力。 ...
- 創建時間 2022年2月10日
- 45. 過虎年不發胖 掌握「三低一高」飲食原則
- (健康飲食)
- ... 高血壓患者避開高鹽分食物 降低誘發疾病因子 陳煌其營養師提醒,尤其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脂血症、痛風等五大慢性病患在過年時更應特別注重飲食,像是糖尿病患者應持續遵守三低一高的原則,避免會直接影響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及高血壓患者則應避開多醬汁烹調的料理及滷汁、醃製品等過多高鹽分食物,尤其若合併糖尿病,水果則應控制一天兩個拳頭大即可。 過年期間飲食多注意 健康開心過好年 此外,若為腎臟病者則應遵守低蛋白飲食的原則,在過年期間淺嚐即可,避免埋下誘發疾病的危險因子。陳煌其營養師呼籲,根據衛福部統計,春節期間至急診就診最多的疾病為腸胃炎,因此一定要注意在過年期間不要過度進食與飲酒,才能開心迎接2022。 ...
- 創建時間 2022年1月28日
- 46. 腹瀉、嘔吐當心是心肌炎惹禍! 19歲女大生急裝葉克膜救命
- (健康醫療)
- 19歲林姓女大生日前因腹瀉就醫,打完點滴後返家,隔天爬樓梯時突然一陣狂喘、嘔吐,趕緊送急診檢查,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期間心臟不僅一度停止跳動11秒,且連續多次致命性心律不整,所幸醫療團隊緊急安裝葉克膜幫忙「代班」,讓患者在意識清楚狀況下「放心」休息,對症下藥後順利出院返家。 心肌炎症狀多端 易與感冒、腸胃病混淆 亞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許楹奇、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均指出,心肌炎是指心肌受到病毒、細菌侵犯,使得心臟肌肉層發炎,影響心臟能排出的血量。而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很容易與感冒或腸胃炎混淆而忽略,當症狀轉趨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心臟衰竭、休克或缺血性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並於數小時或數天內死亡。 ...
- 創建時間 2021年10月14日
- 47. 女童發燒腹痛2天後急裝葉克膜 「兒童1急症」致死率高
- (健康醫療)
- ... 猛爆性心肌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在孩童身上,病毒感染會因為病毒種類而造成不同症狀,當因為病毒導致心臟肌肉發炎,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就是心肌炎。 巫韻安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多人以為猛爆性心肌炎的第一個症狀一定是胸痛,事實上,根據統計,最常見一開始的症狀是腹痛和嘔吐,接著慢慢伴隨出現胸痛、胸悶、精神活力變差、四肢冰冷、冒冷汗及排尿減少等血液灌流不足的表現。若一開始只有單純腹痛、嘔吐,和腸胃炎的症狀表現相似,就會增加早期診斷的困難。 ...
- 創建時間 2021年10月02日
- 48. 中秋狂吃燒烤腹痛怎辦? 急診醫籲「危險症狀」快就醫
- (健康醫療)
- ... 燒烤高油又高鈉 食用時應適量即可 最後則是避免生食,應將食物徹底烤熟,且儘早食用完畢較佳。陳祖儀醫師解釋,雖然過節開心,但因燒烤屬於高油高鈉的飲食,應適量即可,尤其若有三高者更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以防誘發併發症,也能避免因過量飲食導致嚴重嘔吐造成食道破裂,尤其天氣較熱,若不小心將不新鮮的食材吃下肚,也可能導致急性腸胃炎。 中秋假期落實防疫措施 開心享受假期 雖然腸胃炎在正常情況下,只要多休息就能逐漸好轉,但若是出現劇烈腹痛、頻繁嘔吐及腹瀉,甚至胸悶、呼吸困難等情況,就應盡快就醫,尤其長者或幼童有可能因拉肚子或嘔吐引發脫水、意識模糊等情況,不得輕忽嚴重性。陳祖儀醫師呼籲,疫情尚未明朗,中秋連續假期民眾仍得持續落實防疫措施,避免成為防疫破口。 ...
- 創建時間 2021年9月28日
- 49. 居家烤肉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急診醫列「奪命症狀」
- (台灣健康)
- 中秋節雖然已過,不少縣市已禁止民眾中秋節在戶外烤肉,民眾改為居家烤肉,但居家烤肉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生熟食不同餐盤 退冰後快烹煮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陳正一表示,居家烤肉不同於戶外烤肉,有通風、電線過載等問題,加上食材的運用,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根據往年經驗,每逢中秋佳節前後急診就醫人數會增加一至兩成,大多是因急性腸胃炎症狀就醫,主因是肉類、海鮮沒烤熟,或是烤肉吃太多、生熟食沒處理得當而導致腸胃不適。 ...
- 創建時間 2021年9月26日
- 50. 胃痙攣是身體在呼救! 腸胃科醫師:別虐待自己的胃
- (健康醫療)
- ... 胃痙攣原因多 先辦別原因 范泉山分析,胃痙攣的原因多,第一,內在因素:胃是腹內的臟器,一般來說由自律神經所掌管的,自律神經的中樞在腦幹,且腦幹與精神同一個中樞,因此情緒不穩定容易引發胃痙攣,所以情緒爆起爆落、急躁時容易胃痙攣;第二,外在因素:胃壁遇到不適合或激烈的刺激,包括暴飲暴食、嗜吃刺激辣物的刺激、感染、腸胃炎、病毒、細菌毒素都很可能會造成胃痙攣。 該如何緩解? 先熱敷喝點溫水 「胃痙攣必須要先辦別胃痙攣的原因。」范泉山解說,在醫師的角度不是急著治症狀,它是要先將胃痙攣的原因辨別,我們先思考是由情緒起伏、暴飲暴食、腸胃道感染等,針對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
- 創建時間 2021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