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疾病

很多男人邁入中年,就會出現體力不足現象,未老先衰的結果,致使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不但經常會打呵欠、流目油,還出現記憶力減退、常叫錯別人名字,甚至有筋骨僵硬、腰膝痠軟,體型日漸萎縮,以及頻尿、或夜晚小便次數多等困擾,甚至房事也「性」趣缺缺。其實,以傳統中醫而言,這都是因為氣血不足、腎功能減退所導致,經由壯精神、養血氣、益筋骨的中藥,就能有所改善。

柔弱才是健康之道 體格柔軟才是生之途

對於高齡76歲的李深浦中醫師而言,仍然有如生龍活虎般的上山下海,能夠在高山上滑雪,也能在雪地中靜坐,擁有如此充足的精氣神,所憑藉的養生哲學和老子大有關係;他指出,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這就說明了柔弱才是健康之道,體格是否柔軟才是生之途。

體氣具足 但要懷柔不發脾氣

李深浦中醫師表示,人若是老當益壯並不是好事,就連年輕時很壯也百分之九十無法長壽;人老了,應該是氣足,但是體格柔軟才能健康,尤其是老了更應該要柔順,要懷柔,不要發脾氣,但是柔弱也不是低聲下氣,而是要以柔軟心為做事原則,也就是老子所云:「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體氣具足,且是柔弱的才健康。

氣足且有正常溫度 蹲下彎腰不會僵硬

就好像水能結冰,是因為溫度之故!李深浦醫師解釋,有溫度有溫柔才不會剛強,肌肉與心才會柔軟,內心懷柔不只是對誰懷柔,而是對己懷柔,身段柔軟是生存很重要的方法,而且越老越要柔軟,尤其是氣充足時,所有組織血管肌肉有氣,都會比較柔弱,當你蹲下彎腰不會僵硬,都是因為氣足且有正常的溫度。

透過靜坐 可告訴你一些訊息

李深浦醫師指出,如果體內溫度太高會爆掉,太低會凝結,這與飲食和運動有關,體內血液循環會貫通全身,才會與細胞相連結。其實可透過靜坐,與自己在一起,就可以告訴你一些訊息,如同中醫可用「望聞問切」來看病是一樣的道理。

男人只要活得夠老,就幾乎都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雖然攝護腺肥大並不一定會進展到攝護腺癌;不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都是第6名,且有逐年上升趨勢,上了年紀的男人們須特別注意!

頻尿、夜尿、解尿困難

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莊恆彰表示,最近天氣逐漸變涼,攝護腺肥大病人因為頻尿、夜尿、解尿困難就醫有增多現象;通常男性50歲以上就會開始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治療方法會先以吃藥控制,若效果不好,或有膀胱結石、血尿及腎臟水腫等併發症,才會建議以手術治療。

PSA超過4屬於不正常

攝護腺肥大病人就醫時,通常都會進行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檢查,以及肛門指診,以確認是否有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莊恆彰醫師指出,PSA一般平均值為1ng/ml以下,超過4ng/ml則屬於不正常;若是偏高時,會再做攝護腺切片檢查,在超音波之下,用粗針抽吸攝護腺組織後,化驗檢查確認是否有癌細胞。

攝護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優先

莊恆彰醫師進一步指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切除為優先,若是年紀大且心臟與肺部有問題,則會進行放療與冷凍治療;至於全身有轉移的情況下,就以荷爾蒙治療或是化療為主,而攝護腺癌轉移最多的部位是骨頭。

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檢查PSA

很多男性都是因為解尿問題就醫,在檢查PSA指數異常時,被發現罹患攝護腺癌。因此,莊恆彰醫師提醒,老人家很常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而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的症狀差不多;因此,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抽血檢查PSA指數,有家族史者,應在45歲做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時做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種腸道發生慢性發炎的疾病,好發於歐美人士,然而在台灣也不算罕見,每年新確診案例約5百人,盛行率和發生率都有增加的趨勢。美國西北大學日前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被診斷出前列腺(攝護腺)癌的機率高出4至5倍。

西北大學芬堡醫學院助理教授Shilajit Kundu醫師指出,若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被檢測出過高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前兆。 發炎性腸道疾病分2類 導致多種健康問題 根據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資料,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兩類。潰瘍性大腸炎主要發生在大腸(結腸)或直腸,克隆氏症則好發於末段小腸,但也可能侵犯到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常見的症狀有肚子痛、時常腹瀉、血便、發燒、疲憊、體重減輕、虹膜炎或皮膚出現紅斑等。相關的併發症包括貧血、營養缺乏、骨質疏鬆、關節炎和肝炎等症狀。 台灣盛行率增 多種藥物可治療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病機轉還不清楚,但與患者的基因、生活環境與免疫系統有關。據1998年到2010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顯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人數每年逐年增加,直到2007-2010年才趨於穩定,其中潰瘍性大腸炎終生累積發生率是0.066%,克隆氏症則為0.013%,好發於10-30歲,另一發病高峰在50-80歲。 臨床常用診斷,包括內視鏡檢查(大腸鏡、小腸鏡)、影像學檢查(鋇劑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和血液及生化檢查。該疾病有抗發炎藥物外,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甚至較新的生物學製劑如Anti-TNF等藥物可供選擇,若病情較嚴重,則必須進行手術。 注意PSA數值 前列腺癌前兆 西北大學發表在《歐洲泌尿外科》(European Urology)的研究花費18年,追蹤1,033名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與9,306正常男性。經過相互比較後,研究顯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較容易得到前列腺癌,並檢測出較高的PSA值。 「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應更謹慎篩檢前列腺癌。」Shilajit Kundu醫師向《科學日報》表示,根據他的臨床經驗,他看過太多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男性有過高的PSA值。然而許多醫師認為,PSA值升高僅僅只是反映發炎的情況,而且過去並沒有任何資料指引這些醫師後續處理。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調查腸道發炎引起前列腺癌的原因。

參考資料:

1. Jacob A. Burns et al.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European Urology, 2018; DOI: 10.1016/j.eururo.2018.11.039 2.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linked to prostate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