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健康資訊庫

內容:陳醫師    文字:梁智強

「醫師,我坐矮板凳要站起來時,腰都好痠沒力喔,一定要手撐著大腿才能站起來」

「醫師,我每次坐在沙發椅時,就覺得腰好不舒服阿」

「醫師阿,我的腰每天都覺得好緊喔」

心苑診所,幹細胞,下背痛,再生醫療

 

我們平常所說的腰痛,醫療上的正式名稱為「下背痛」。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 全球約有 9-12% 的人「正在」下背痛,每 4 個人就有 1 個人這個月曾經下背 痛。而已開發國家中下背痛的人口比例更可能高達 80%。

 

心苑診所,幹細胞,下背痛,再生醫療

不管你的腰是粗是細,總之人的腰部周圍包裹著厚厚的肌肉層、筋膜層交疊, 骨頭、韌帶、肌肉、神經的分布十分複雜。每個地方受傷都可能造成下背痛, 偏偏每一種腰痛的症狀,都很像!

 

急性下背痛,吃藥就會好

運動、外力造成的急性下背痛,通常在前幾天會讓人感覺到坐立難安,甚至連打噴 嚏、在床上翻身都覺得困難。好在根據統計,即使不知道是哪一個組織受傷,患者 在使用藥物後,約有 40%  至 90%  的患者會在六週後明顯改善。

而熱敷、電療、伸展拉筋等復健療程對於疼痛的緩解,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慢性下背痛,請交給專業

心苑醫療診所復健專科醫師 陳醫師表示,然而若疼痛持續超過 6 周仍未能復原,就叫做「慢性下背痛」。這可能是因為 受傷的軟組織復原不佳。腰椎骨折、韌帶拉傷、肌肉緊繃、神經壓迫、肌筋膜 沾黏、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每種病因的治療方式不盡相同。

所以慢性下背痛的病人,首先要先找專業的骨科或復健科醫師,確認受傷的部 位。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可藉由腰椎牽引來減少椎間盤的壓力;小面關節的問 題,可藉由深層的熱療如短波、磁場修復受傷的小面關節。

然而傳統的熱療電療對身體深處的腰椎椎間盤及腰椎小面關節的修復效果,會被皮膚與厚實肌肉層削弱,故復健的時間往往需要很長久,且進度十分緩慢。

 

治療下背痛,你需要抗衰老一下

曾到美國哈佛大學與舊金山大學進修超音波導引注射,心苑醫療復健專科醫師 陳醫師指出,軟組織受傷後,自己體內的細胞修復機制若不足以將受傷組 織修復,可能會造成慢性下背痛,故我們應該把慢性下背痛視為一種細胞老化 所造成的疾病。

陳醫師跟我們分享到,除了外科手術與傳統復健之外,目前復健科醫師還能選 擇使用「再生醫療」的方式治療慢性下背痛。

所謂的再生醫療,就是將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等再生劑,透過高解析超 音波,精準的釋放在受傷部位,克服老化,重新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

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能刺激軟組織及腰椎小面關節的修復,增加腰椎 的穩定性。此外,注射低濃度葡萄糖也能降低支配腰椎小面關節的神經的敏感 度,進而減輕疼痛。

心苑診所,幹細胞,下背痛,再生醫療

陳醫師認為,下背疼痛的成因有很多種,唯有對腰部的肌肉、骨骼、關 節、肌筋膜做整體性的評估,才能找出病因。其中對於椎間盤突出,藉由再生 療法的注射,提高腰椎關節的穩定性,突出的椎間盤就有機會回到正確的位置。

 

 


Read More

不少疾病的好發度跟季節變化有相關,消化性潰瘍就是其中一種。因天氣寒冷壓力刺激交感神經,易導致胃蠕動變慢,加上民眾喜歡在天氣冷暴飲暴食,享用不易消化與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胃的負擔;另外,醫師也提醒,服用「通血路」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甚至因肺病或風濕免疫問題使用的類固醇藥物或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更是消化性潰瘍的高危險群,需特別注意。

消化性潰瘍上腹痛最常見 服用制酸劑可緩解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安指出,消化性潰瘍典型的表現是上腹痛,痛的方式跟潰瘍的位置不同有關。一般來說,胃潰瘍常見進食後出現「飽脹痛」,痛約一至兩個小時後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痛常表現空腹時的「飢餓痛」,常發生在夜晚、清晨之際。其他症狀還有噁心、嘔吐、上腹或胸口灼熱感、脹氣或打嗝等,通常消化性潰瘍在服用制酸劑可以緩解症狀。

除此之外,若情況嚴重者也有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會有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或血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避免暴飲暴食 服用藥物應多加留意

氣變冷、溫度降低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外,壓力大情緒緊繃也易導致消化性潰瘍機率,甚至許多民眾食用完火鍋、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引起消化性潰瘍發作,如何「護胃」成為冬天不可忽視的一環,陳建安主治醫師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甚至類固醇藥物更要注意,如有症狀應立即就醫積極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預防消化性潰瘍 7大注意事項

1.飲食習慣:宜定時適量,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狼吞虎嚥。

2.飲食選擇:以好消化為原則,不要吃太甜、太油、纖維素太高的食物。

3.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香辛料、辣椒等,含咖啡因多的飲品(咖啡、濃茶)要少喝。

4.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盡量避免煎、炸、烤的料理方式。

5.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維持作息正常,避免過高的壓力。天冷要保暖。

6.遵從醫囑: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7.警示症狀:吐咖啡色液體或是鮮血,解黑便,臉色蒼白,心跳加速,血壓低,腹痛加劇應儘速就醫。

老師動太少易肥胖!最新調查發現,逾3成老師體型肥胖,每5人中有1人腰圍超標,對身體健康大不妙。專家提醒,腹部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建議每周至少快走150分鐘。

老師影響學童健康習慣

根據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3.5%的教師過重及肥胖,22.5%腰圍過大,57.2%沒有天天攝取5蔬果。為人師表的老師應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將對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習慣影響深遠。

運動能延年益壽

老師平時長時間身處教室,運動量普遍不足,建議每星期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跳舞、騎腳踏車等。根據研究顯示,運動可使腦部產生腦內啡,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維持運動習慣,更可改善身體機能、延年益壽。

送禮水果、堅果好健康

教師節到來,林莉如組長強調,若要送禮感謝老師教育之恩,建議以堅果、水果取代巧克力或不健康食品。堅果富含好的膽固醇,而水果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抗氧化、降低壞膽固醇,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