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
由「桿菌性痢疾」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桿菌性痢疾是由志賀氏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病原體可耐酸性,只要10到100個病原體即可致病。分佈於全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為地方性流行病。 |
病症(臨床特徵): |
腹瀉(每天8~10次以上)、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腹痛及裏急後重(tenesmus),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患者因黏膜潰瘍導致糞便中有時有血跡或黏液或膿,然而也有許多個案沒有血便的情形,幼童可能出現抽搐症狀。 |
發病季節: |
夏秋季節的常見病之一。 |
預防方法: | - 注重手部衛生,飯前、便後、更換尿布後、接觸病人後或接觸食物前以肥皂及清水正確洗手的習慣,為阻斷傳染的最重要措施。 - 注意飲食及飲水衛生,不可生飲、生食。使用安全水源與食材,生食與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 - 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
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傳染病

簡 介
腮 腺 炎 也 是 由 過 濾 性 病 毒 Paramyxo virus 所 引 起 的 傳 染 疾 病 。 在 幼 童 及 兒 童 中 最 普 遍 , 兒 童 多 互 相 傳 染 , 5 - 14 歲 是 發 病 的 高 峰 期 。
一 旦 染 上 後 , 便 不 會 復 發 , 但 如 果 成 人 感 染 到 , 其 病 情 會 較 小 童 為 嚴 重 。
症 狀 與 病 徵 :
- 潛 伏 期 14 - 21 日
- 食 慾 不 振 、 身 體 不 適 繼 而 腮 腺 發 炎 、 疼 痛
- 發 燒
- 頭 痛
- 青 春 期 前 的 兒 童 通 常 4 - 5 日 後 自 然 復 元
發 病 過 程
1 . 感 染 途 徑 : 病 毒 由 病 者 的 口 鼻 分 泌 物 , |
↓ |
2 . 病 毒 進 入 人 體 , 刺 激 免 疫 系 統 , |
↓ |
3 . 病 毒 可 由 血 液 傳 染 到 其 他 器 官 引 起 併 發 症 |
↓ |
4 . 併 發 症 :
|
治 療 :
- 無 藥 物 可 殺 掉 病 毒
- 給 予 輔 助 性 治 療 , 靠 本 身 免 疫 能 力
- 隔 離 處 理 , 兒 童 應 暫 停 上 學
預 防: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MMR) 混合疫苗
- 衛 生 署 由 1990 年 開 始 為 所 有 一 歲 嬰 兒 進 行 注 射 , 現 更 鼓 勵 中 學 生 接 受 第 二 次 注 射 以 加 強 其 保 護 作 用 。
- 疫 苗 只 有 八 、 九 成 保 護 率 , 注 射 後 血 液 所 產 生 的 抗 體 不 及 自 然 感 染 那 麼 高 , 更 會 隨 時 間 下 降 。
- 但 接 受 過 防 疫 注 射 的 人 即 使 再 染 上 M M R , 病 情 也 會 較 輕 微 ; 引 致 併 發 症 的 機 會 亦 較 低 。
- 懷 孕 婦 女 或 對 雞 蛋 有 嚴 重 敏 感 的 人 不 宜 接 受 注 射 。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成因: |
是由於瘧原蟲經蚊孿忮咬人體而傳播的寄生蟲病。 |
病徵: |
通常有明顯的特徵性,寒戰-發熱-出汗-退熱症狀間歇出翾,一般毿隔一天或兩天發作一次。不典型的病病例也忯毿天發作。發作次數較多之後,由於紅細胞的大重破壞,忯出翾貧血;脾腫大是常見體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