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兒童疾病

alt

很 多 家 長 誤 解 了 發 燒 ﹐ 以 為 一 定 會 「 燒 壞 腦 」 ﹐ 一 定 要 服 抗 生 素 。 但 事 實 卻 不 然 。

《 香 港 家 庭 醫 學 學 院 月 刊 》 四 月 號 ﹐ 刊 登 了 東 區 尤 德 夫 人 那 打 素 醫 院 的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 發 現 只 有 一 半 家 長 能 說 出 口 探 及 肛 探 的 正 常 體 溫 ﹐ 而 最 大 誤 解 則 是 以 為 發 燒 一 定 要 用 抗 生 素 (一 般 人 說 的 消 炎 藥 ) 。

有 家 長 甚 至 不 清 楚 發 燒 溫 度 原 來 有 起 有 跌 ﹐ 最 後 才 下 降 至 正 常 水 平 ﹔ 也 有 不 知 道 用 溫 水 抹 身 或 洗 澡 ﹐ 可 有 助 降 溫 。

東 區 醫 院 急 症 室 高 級 醫 生 吳 世 傑 說 ﹐ 曾 經 有 家 長 三 天 沒 有 替 發 燒 的 小 朋 友 洗 澡 ﹐ 可 見 大 家 對 發 燒 的 誤 解 甚 深 。

七個不應做

處 理 小 朋 友 發 燒 有 「 七 不 」 ﹕

* 不 用 急 著 去 急 症 室 - 只 要 小 朋 友 仍 愛 玩 耍 及 有 胃 口 的 話 。
* 不 一 定 用 抗 生 素 ﹐ 因 抗 生 素 不 能 退 燒 。
* 不 鼓 勵 打 退 燒 針 。
* 不 要 以 為 服 退 燒 藥 一 定 可 以 退 燒 ﹐ 事 實 是 藥 力 一 過 ﹐ 會 再 發 燒 。
* 不 要 以 為 低 燒 一 定 不 嚴 重 。
* 不 要 用 火 酒 抹 身 。
* 不 要 把 湯 匙 毛 巾 等 物 件 塞 進 痙 攣 小 朋 友 口 裏 。

香 港 兒 科 醫 學 會 社 康 教 育 委 員 會 主 席 陳 以 誠 解 釋 ﹐ 任 何 人 生 病 ﹐ 要 經 歷 病 的 整 個 過 程 才 會 好 。 但 香 港 人 性 急 ﹐ 不 相 信 這 個 。 如 果 硬 要 服 藥 打 針 退 燒 ﹐ 會 蒙 蔽 真 正 病 情 ﹐ 令 醫 生 找 不 到 導 致 發 燒 的 病 ﹐ 那 更 麻 煩 ﹐ 因 此 他 不 鼓 勵 打 退 燒 針 。 很 多 小 兒 病 ﹐ 如 麻 疹 ﹑ 玫 瑰 疹 ﹑ 水 痘 或 腮 腺 炎 等 ﹐ 都 會 在 發 燒 數 天 後 才 出 疹 出 痘 ﹐ 用 藥 硬 把 燒 壓 下 來 ﹐ 大 家 以 為 沒 事 了 ﹐ 殊 不 知 病 毒 卻 跑 到 腦 處 ﹐ 引 起 更 嚴 重 的 腦 炎 或 腦 膜 炎 - 這 才 是 市 民 誤 會 「 發 燒 會 燒 壞 腦 」 的 真 兇 。

痙 孿 應 側 臥

陳 以 誠 又 稱 ﹐ 患 上 腦 膜 炎 又 未 必 會 發 高 燒 ﹐ 所 以 不 能 單 以 發 燒 的 溫 度 高 低 ﹐ 作 病 情 是 否 嚴 重 的 指 標 。 但 是 小 心 小 朋 友 有 燒 ﹐ 同 時 面 容 呆 滯 ﹑ 面 色 差 ﹑ 脾 氣 焦 躁 ﹑ 氣 喘 ﹑ 嘔 吐 或 腹 瀉 等 不 尋 常 徵 象 ﹐ 要 盡 早 求 醫 。 醫 院 管 理 局 的 發 燒 單 張 更 指 出 ﹐ 任 何 時 候 體 溫 高 至 攝 氏 四 十 度 ﹐ 無 論 有 沒 有 上 述 情 況 ﹐ 亦 要 求 醫。

另 外 ﹐ 約 百 分 之 三 的 六 歲 以 下 小 朋 友 ﹐ 會 因 感 冒 ﹑ 中 耳 炎 等 突 然 高 燒 至 攝 氏 三 十 九 度 ( 華 氏 一 百 零 三 度 ) 而 痙 攣 ﹐ 大 部 分 數 分 鐘 停 止 ﹐ 持 續 二 十 五 分 鐘 的 比 較 罕 見 。 吳 世 傑 指 出 ﹐ 常 有 人 塞 東 西 進 痙 攣 中 的 小 朋 友 口 裏 ﹐ 但 這 是 個 大 錯 ﹐ 正 確 做 法 應 該 是 讓 病 者 側 臥﹐ 以 免 嘔 吐 的 東 西 走 到 肺 部 ﹐ 引 起 肺 炎 。

發燒勿服阿士匹靈

香 港 兒 科 醫 學 會 的 陳 以 誠 指 出 ﹐ 家 長 不 要 給 發 燒 的 小 朋 友 服 阿 士 匹 靈 退 燒 ﹐ 因 會 引 起 雷 爾 氏 綜 合 症 ﹐ 導 致 腦 水 腫 及 影 響 肝 及 腎 等 器 官 ﹐ 令 器 官 死 亡 ﹐ 後 果 可 能 非常 嚴 重 。

發燒是防衛戰

身 體 各 樣 反 應 ﹐ 有 它 的 理 由 ﹐ 不 一 定 是 壞 事 。 發 燒 也 是 一 樣 。

陳 以 誠 說 ﹐ 發 燒 是 疾 病 帶 來 的 病 徵 ﹐ 是 身 體 的 防 範 機 制 。 發 燒 時 身 體 新 陳 代 謝 加 快 ﹕ 心 跳 快 ﹑ 呼 吸 快 ﹑ 消 耗 氧 氣 量 大 ﹐ 再 加 上 出 汗 及 加 速 製 造 抵 抗 力 ﹐ 保 護 身 體 機 能 。

小 朋 友 服 退 燒 藥 ﹐ 只 能 退 數 小 時 的 燒 ﹐ 家 長 便 以 為 這 個 醫 生 的 藥 不 行 ﹐ 於 是 換 另 一 個 醫 生 。 陳 以 誠 說 ﹐ 退 燒 藥 的 作 用 是 令 病 人 舒 服 些 。 要 完 全 退 燒 ﹐ 是 病 治 好 了 ﹐ 燒 自 然 會 退 。

資料來源 : 明報990630

腸道病毒EV71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簡稱為EV71,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症患兒可出現肺水腫、腦炎等,統稱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及輕微、但傳染度頗高的傳染病,可由多種的腸病毒引致,當中以甲類柯薩奇病毒和EV71型腸病毒最為常見。這種病毒1972年首次在美國被確認,是手足口病主要病原體之一。手足口病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患病者主要是幼稚園的幼童,但亦有初小學生患者。潛伏期約3至7日。病毒可以透過患者的唾液或排泄物傳播,所以,一但接觸過患者的糞便、尿液、或唾液,或沾染過上列各項的物品,以及患者破損的水泡,都可能感染此病。幼稚園的小童最愛把玩具放入口中。一但他們接觸過患者玩過的玩具,就有機會把病毒送入口中。因此,一但幼稚園發覺有小童患病,就要立即停課並進行消毒。 癥狀包括: 38.3°C-39.4°C的低熱 身體不適 喉嚨發炎、疼痛 口腔潰瘍 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 , 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併發症不常見。極少病人可有腦炎、心肌炎、肺水腫、弛緩性麻痹等併發症,極個別的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 該病多發生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近期,感染腸道病毒EV71的發病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都是11歲以下的孩子。此病在成人中不常見,因為成年人已經有足夠強大的免疫系統來抵禦病毒的侵襲;但不排除免疫缺陷人群患病的可能。如果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症狀,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專家強調,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要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餵奶前要清洗奶頭。注意:不可將手足口病與口蹄疫混淆:口蹄疫(FMD)只感染豬牛羊等牲畜,與手足口病(HFMD)完全無關。

問 :

小 女 今 年 一 歲 半 , 眼 睛 下 方 腫 脹 看 起 來 有 一 點 淡 紫 色 , 前 後 已 經 有 兩 三 個 月 了 , 眼 科 醫 生 說 是 針 眼 【 麥 粒 腫 】 , 點 眼 藥 水 和 吃 藥 好 久 都 沒 有 好 , 中 醫 給 的 藥 也 不 太 有 效 , 請 問 該 怎 麼 辦 呢 ?

答 :

因 為 這 麼 小 的 小 孩 , 用 正 規 療 法 實 在 不 容 易 確 實 遵 守 。 如 果 用 大 人 的 刺 血 療 法 又 太 殘 忍 了 。 用 薰 洗 法 也 不 容 易 維 持 長 時 間 , 不 過 就 試 看 看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