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男性健康

男性疾病

如果你有在吃止痛藥,千萬別疏忽身體所出現的水腫現象,有可能已經傷害到腎臟。就有一名四十歲左右男子,因為關節疼痛吃了止痛藥後,不但小便出現泡泡,還全身水腫,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已有腎絲球病變,差一點就要洗腎。

長期或過量吃止痛藥會傷腎 小便變少、蛋白尿

收治這名男子的衛福部桃園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曹祐慈表示,很多人都知道長期或過量吃止痛藥會傷腎,一般多是因為小便變少來就醫;其實,還有一類型會有大量蛋白尿,小便會有泡泡,而且會全身水腫。該男子原本只有輕微水腫,卻不以為意,結果導致出現腎絲球病變,所幸經由藥物治療,才擺脫洗腎命運。

服用NSAID止痛藥 鹽份與水份會滯留體內

所以,民眾吃止痛藥要非常小心;曹祐慈醫師指出,很多人服用NSAID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通常都會有輕微水腫,甚至痠痛貼布中就有此成分,有些人因為頭痛吃這類止痛藥好幾天,就會累積使得鹽份與水份滯留在身體內,然而在停藥後水腫就會消失。

腎臟穿刺檢查染色體 確認腎絲球病變

但是沒想到,這位男子在停藥了仍無法消水腫,而且小便有泡泡,這才趕緊就醫。曹祐慈醫師進一步指出,經由安排住院檢查,包括抽血做免疫標記生物指標檢查,由於生物指標不完全,因而在解釋病情並討論後,決定做腎臟穿刺檢查染色體化驗以及電子顯微鏡檢查,這才確認是腎臟的腎絲球發生病變。

即使是腳水腫 也要追蹤以免惡化

所幸這名男子在經由即時藥物治療後反應非常好,目前腎功能已恢復,而且不用洗腎。曹祐慈醫師提醒,民眾在服用這類NSAID止痛藥時,有不少人只是有輕微腳水腫,大都認為沒關係,等停藥後就會改善;其實,即使是有腳水腫也要小心,一定要就醫追蹤,以免腎臟出現惡化病況。

擔心第一印象差? 五成男性飽受掉髮困擾

國內植髮診所日前公布一項「男女形象魅力指數網路大調查」,共調查1,047位18歲以上網友,調查出超過五成男性擔心掉髮或禿頭,另外針對男性自認初次見面的女生會最在意自己哪個部位調查,結果高達半數男性(49%)自認女生最在意自己「頂上無毛」,顯示禿頭問題不但影響外形魅力,也會影響人際自信心。

遺傳雄性禿+壓力大 混合型掉髮成禿頭元凶

植髮診所楊名權醫師表示,男性掉髮有8成屬M型禿、頭頂禿等「雄性禿」,主要與遺傳及壓力有關。其中M型禿大多是因壓力太大,加上情緒長期緊繃、睡眠不足,引起兩側額頭血管供給毛囊養分不足,造成毛囊逐漸萎縮,最後導致掉髮。臨床發現許多患者會使用生髮偏方、療程或服用藥物來改善髮量,但偏方不但危險、效果也差,而藥物因擔心副作用,總是不了了之,最後只好前來尋求機器人植髮技術。

藝人董至成(小董)搶救掉髮 找上植髮機器幫忙

知名藝人董至成(小董)念專科時開始掉髮,洗髮時水管常常塞住不通,後來變成M型禿頭,讓他相當自卑及沮喪,也影響自信跟拍戲的表現。曾聽說使用象牙刷子刷頭皮可長出頭髮結果刷了老半天還是無法阻止掉髮,也塗過生薑、酒精,甚至避孕藥想搶救掉髮,還試過國外進口的昂貴生髮水,花費上百萬元新台幣,結果效果都不好,只好外出盡量戴帽子,能遮就遮。

後來得知有診所引進機器人植髮,經過多次諮詢及多次和醫師溝通後,決定把救髮的任務交給植髮機器人。經過一年治療,董哥除了髮量增加外,日前還主動要求醫師幫他再更降低髮線,因此共植入了3600株毛囊,讓他相當滿意。

機器人植髮技術已相當成熟 有持續掉髮現象應尋求醫師協助

楊名權醫師說,機器人植髮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近來接受植髮患者激增二成,患者術後滿意度相當高。機器人植髮採用雙鏡頭的3D影像辨識系統,可精確辨識頭髮生長角度,精準定位,取出品質較好的毛囊,存活率大幅提升。術前不止可以3D預覽術後模擬影像,避免認知差異,增加多樣性的選擇,也大幅提高術後滿意度。加上植髮機器人微創傷口,縮短手術時間,不需直接面對客戶的工作者,術後第二天可正常上下班,即使必須面對客戶人群的上班族也僅需3至7天恢復期,比起傳統FUT(切頭皮)手術動輒要休養至少21~28天,提供更有效率的治療。

楊名權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大量掉髮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生活作息紊亂或壓力太大,造成頭髮因休止期而掉髮,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或學習情緒管理技巧。若經調整後仍有持續掉髮現象,就要尋求醫師的協助,避免陷入禿頭危機!

來自彰化縣的46歲傅先生,3年前突然出現鼻歪、臉腫、呼吸困難等症狀,被診斷出有鼻竇腔腫瘤,最後透過放射治療和微創手術,成功保持臉部外觀完整,目前追蹤近3年,未再復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鼻竇腔腫瘤患者若沒有治療,最後可能會造成鼻腔阻塞,甚至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睡眠中死亡。

許嘉方透露,3年前患者因鼻腔大量出血,被送到彰醫急診,當時的臉部明顯腫大變形,鼻孔被腫瘤完全塞住,透過電腦斷層掃描,鼻腔發現一顆9公分大的惡性腫瘤。由於腫瘤過大,若用傳統手術治療,會破壞臉部外觀,且鼻竇周圍有眼球、腦等重要組織,危險性較高。經評估後,決定先以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以鼻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剩餘腫瘤。放射治療2個月後,腫瘤縮小至5公分,緊接著切除剩餘腫瘤,未影響臉部外觀。

原來患者在3年前就出現鼻塞、流鼻血狀況,臉部也有腫脹感,直到鼻腔堵住造成呼吸不順,才由診所轉介到大醫院,被診斷出鼻竇癌,生命僅剩3個月。許嘉方指出,若鼻竇腔腫瘤沒有治療,腫瘤會持續腫大,造成臉頰腫脹,同邊眼睛或牙床會出現酸麻感,鼻腔可能被完全塞住,引起呼吸困難、大量出血,嚴重時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在睡夢中死亡。

鼻竇癌是鼻竇的惡性腫瘤,常發生在眼眶下方的空腔,好發於50至60歲族群,男女比例為2:1。由於腫瘤被骨頭包圍,因此外觀難察覺,直到病變不久,腫瘤會變大,若向鼻腔進展,便會流淚、鼻塞、流出血膿相間的鼻涕等;若腫瘤向前方和外側進展,會出現面頰浮腫;向下方進展,會出現牙痛、牙齦水腫;向上方進展,可能會造成眼球微突;向後方進展時,會有頻繁牙痛、頭痛,甚至嘴巴無法張大等情形。

下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