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老年症候群是警訊!

老年症候群的問題,包含聽視力問題、譫妄、疼痛問題、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表示,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對於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

老年症候群影響老人健康

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顯示老年症候群對社區老人的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

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黃基彰醫師表示,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老年症候群」。

周全性評估整合介入延緩老人失能

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觀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

黃基彰醫師指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之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可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

家中長者若是出現睡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時,可別輕忽,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家人可透過「老人心理健康評估表」(GDS-15)協助篩檢,若是分數越高,就越有憂鬱症傾向,應積極就醫診治。

老人心理健康評估 分數越高越有憂鬱症傾向

「老人心理健康評估表」(GDS-15)共有15個問題,總分共15分,包括是否對生活感到滿意?是否放棄很多活動和嗜好?是否覺得生活空虛、煩悶?等問題。總分1~5分內屬於健康,總分6~9分屬於有輕微憂鬱傾向,須進一步評估,總分≧10分屬於需積極關懷及轉介專業單位。

老人罹患憂鬱症 常會抱怨疼痛或體力衰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方勇駿表示,老人罹患憂鬱症除了會有睡不好吃不下之外,比較會有疼痛或是體力衰弱的抱怨,年輕人罹患憂鬱症較不會有這些身體症狀,家人可先行篩檢,如果發現身邊長者這裡痛、那裡不舒服,而且平常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生活沒有活力,不與別人互動等現象,都要懷疑老人是否有罹患憂鬱症,應積極帶長者就醫。

憂鬱症防治重點 防範自殺及改善生活品質

方勇駿醫師指出,憂鬱症防治重點最要注意的是自殺問題;此外,更希望憂鬱症病人的生活品質能夠改善,因為人處在憂鬱狀態中,睡不好、吃不下,生活品質一定不好。由於有些老人確實是有很多疾病沒有獲得治療,也不一定是憂鬱症,就醫之後即可正確診治。

老人用藥多 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

至於老人憂鬱症治療藥物與其他年齡層並沒有什麼差異;不過,方勇駿醫師強調,老人憂鬱症的藥物劑量會較少,由於長者代謝較緩慢,而且有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吃很多藥,必須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產生,尤其是有很多不適症狀都是藥物所引起,要特別小心。

據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冠,高出年輕人2倍之多。醫師強調,老年憂鬱症是自殺的高危險因子,若是家中老人經常待在家中,突然減少嗜好、不喜歡外出活動,可能憂鬱症的徵兆。

5名老人1位有憂鬱症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指出,根據國內社區老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5名老年人就有1位有輕重程度不一的憂鬱症,是造成自殺死亡的主因;不過,失去生活意志的老人,也有較高的自殺傾向。

老人憂鬱量表篩檢評估

方俊凱主任表示,透過老人憂鬱量表篩檢過去一星期中的情況,可以評估是否需要就醫。包括15項題目,前10項回答是得1分,後5項回答否得1分。得分4分以下身心適應狀況良好;得分5至9分有輕微憂鬱傾向,建議尋求心理諮商或接受專業諮詢;得分10分以上有較嚴重憂鬱傾向,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輔導。

1.「是否常感到厭煩?」

2.「是否常感到無論做什麼都沒有用?」

3.「是否比較喜歡待在家裡,較不喜歡外出及不喜歡做新的事?」

4.「是否感覺現在活得很沒有價值?」、

5.「是否減少很多的活動和嗜好?」

6.「是否覺得生活很空虛?」

7.「是否害怕將有不幸的事情發生?」

8.「是否覺得有較多記憶的問題?」

9.「是否覺得現在的情況是沒有希望?」

10.「是否覺得大部份的人都比您幸福?」

11.「對現在的生活滿意?」

12.「是否大部份時間精神都很好?」

13.「是否大部份的時間都感到快樂?」

14.「是否覺得現在還能活著是很好的事?」

15.「是否覺得精力很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