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老年護理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依據歷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高血壓性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8名,排名居高不下。然而在老年人,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會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老年人重視血壓 死亡風險降低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指出,高血壓在臨床上是老年人常見疾病,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國際研究顯示理想的血壓標準在不同族群病患上有所差異。而該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台灣老年人理想血壓標準的大規模觀察性研究,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

以台灣老年人為主 理想血壓值出爐

為了解台灣老年人理想的血壓標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79毫米汞柱。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25%的死亡風險及10~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

生活朝向理想血壓值 老年生活有保障

陳永泰醫師提醒,高血壓的控制標準會因為不同族群、不同共病症而有所差異。高血壓病患應諮詢醫師,定時服用藥物,每日定期量血壓、飲食減鹽、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以減少高血壓的威脅。

此外,定期量血壓、定時服用高血壓藥物、減少鹽分攝取可以及早預防及控制高血壓,以降低高血壓產生的中風、心臟病、及洗腎等相關併發症。

資料來源:該研究亦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師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台灣明年正是進入高齡社會,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老人,老人如何活著才能更健康呢?專家強調,運動、飲食最為重要;另外,失能者可透過生活功能重建、口腔保健、認知促進、社會參與等增進健康,才能愈活愈健康。

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目前國內65歲的高齡人口已達13.33%,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預估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會達到20%,也就是每5名中就有1名老人,進入「超高齡社會」。

年老器官衰弱 老年病症候群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名譽教授陳慶餘表示,隨著年齡增加,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容易出現瞻妄、憂鬱、貧血、吞嚥困難、便秘、尿失禁、壓瘡、失眠、骨質疏鬆、肌少等現象,稱為「老年病症候群」。

激勵運動、健康飲食 首要重要

陳慶餘教授表示,要預防老年病症候群,日常生活應著重運動及飲食,透過肌力強化運動,促進骨關節肌肉健康,預防跌倒等意外發生;而飲食透過補充蛋白質等膳食營養,預防營養不良。

增進失能者健康這樣做

另外,透過生活功能重建訓練,協助失能者功能恢復;口腔保健健康促進,增強失能者口腔疾病認知及照護技能;藉由認知訓練,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改善失能者精神症狀;透過社會參與,提高失能者主動參與意願與動機,增進失能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