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體檢須知

透過換水大腸鏡 減輕患者檢查疼痛

大腸癌有90%為腺瘤病變,檢查上多以大腸鏡為主,但因檢查時造成的疼痛,或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都讓患者望之卻步,導致延誤就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指出,目前可透過換水法大腸鏡檢查,非但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也能提高腺瘤發現率。

換水大腸鏡提高腺瘤發現率 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就是抽出患者大腸內多餘空氣,並反覆灌水、抽水撐開腸道以便檢查,但因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塌陷自然狀態,讓患者疼痛感降低;謝毓錫醫師表示,研究發現,換水法大腸鏡檢查因在大腸鏡進入前,已將大腸洗乾淨,使得腺瘤發現率有效提高,目前研究成果也刊登於美國內視鏡醫學會官方期刊腸胃內視鏡。

腺瘤發現率增12% 換水大腸鏡檢查新選擇

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比起傳統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37.8%,明顯增加12%,類似研究在義大利、中國都有獲得相同結果;謝毓錫醫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減少3%大腸癌發生率,即使是麻醉患者,也不會有疼痛問題出現,是患者檢查上的新選擇。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恐是大腸癌徵兆

其實大腸腺瘤起初多為良性,但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便秘,加上致癌物等原因,就可能埋下演變成癌症的危險因子;謝毓錫醫師呼籲,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50歲前應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且配合定期追蹤,一般人則約50歲左右接受一次檢查,另外若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恐也是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通常盛行率高(如:大腸癌、肝癌)及早期治療效果佳(如:子宮頸癌、大腸癌)之疾病較適合做篩檢,民眾可依本身生活習慣、身體症狀、個人和家族病史及檢查追蹤結果來挑選適合的檢查項目。

若完全沒不適症狀者,可依個人經濟狀況,選擇套裝健檢產品;如已有某些疾病或不良生活習慣,不良的工作環境及某些特殊遺傳體質者,宜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

定期健康檢查 及早適當治療

一名47歲中年男子,某日因頭暈及嘔吐症狀來院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血糖為453、糖化血色素達15.5、血酮呈陽性,進行動脈血氣體分析呈現酸性,並有低血壓的問題。醫師診斷男子患有糖尿病併酮酸血症併發休克。在緊急治療後,症狀舒緩,並持續進行相關治療。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宗林醫師說明,健康檢查的正確名詞是疾病篩檢,利用特殊工具在疾病沒有症狀之前,早期發現疾病,並且提供適當治療,達到避免或減少殘障及延長壽命為目的。

現代人3C使用頻繁 眼睛問題拉警報

陳宗林醫師說明,眼底電腦斷層掃描儀(OCT)檢查為最新一代診斷黃斑部病變的利器,可清楚解析眼角膜、視神經、視網膜微細構造,並輔以眼球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徹底治療病灶,改善病人視力,可針對早期青光眼、早期黃斑部病變、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陳宗林醫師建議,透過定期疾病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改善及預後,並降低罹病、死亡及殘障率。但當民眾有不舒服的症狀宜立刻就醫,針對不適的問題做檢查,才能快速找出疾病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今天凌晨因心肌梗塞突然在自家過世,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醫師表示,心血管導致的心臟疾病若阻塞,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然而,血壓升高、暈眩等早期症狀因輕微容易被忽略,成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心肌梗塞是奪命殺手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疾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運動、飲食可以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卻不是完全絕對的正相關,天冷更是心血管疾病殺手!台灣冬天經常12、13度低溫,一旦天冷血管收縮,就容易阻塞、甚至破裂,發生中風、心肌梗塞機率極高,非常容易猝死。尤其是平常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容易一遇到溫差急遽變化,心肌梗塞就可能成為「奪命殺手」。 定期檢查 早發現早治療 蔡清標院長強調,別對胸悶、暈眩等小毛病不以為意,由於臨床上,20 多歲年輕人的血管老化程度相當於60 歲老年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是老人的專利。」他表示。 為了預防與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建議民眾最晚從40 歲開始進行相關檢查,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心臟問題可透過高解析低劑量電腦斷層(CT)得出心血管鈣化指數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如果狹窄程度超過75%,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與治療。由於心肌梗塞經常來得突然,蔡清標院長指出,現場急救方式也很重要。比如說,一旦發生,緊急送醫,如果家中或住家附近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都可以派上用場, 心血管疾病從小開始 生活作息最重要 院長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從小就開始的疾病。他以美國對越戰陣亡士兵所做的研究為例,研究中發現許多士兵在非常年輕時,就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因此而過世,蔡清標院長強調,生活習慣,飲食與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定期運動,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