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痛風

春節連續假期結束後,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早起一下床,右腳足背劇烈疼痛,走路困難且容易跌倒,前往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他在過年期間大魚大肉,酒也喝了很多,經檢驗結果發現,尿酸值竟高達9mg/dL(正常值為7mg/dL以下),因此懷疑腳部劇痛應是痛風造成的。

每逢長假或節慶 痛風病人增2成

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痛風發作與過量的美食有絕對相關性,每逢長假或節慶過後,痛風發作的病人約會增加2成,這位患者半個月前也發生過類似的疼痛,除了建議這位患者以藥物治療急性疼痛之外,並給予飲食建議,要求病人注意哪些是要避免或應減量的食物。

痛風患者要減少內臟、海鮮、豆類攝取

巫慶仁醫師指出,人體內的普林代謝後會變成尿酸,因此痛風患者要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高普林食物包括有,火鍋湯底、內臟類、海鮮(部分魚類以及蝦蟹貝類等)、部分豆類、乾香菇、紫菜、火鍋肉湯及雞精等。

另外,餐桌上助興的美酒,雖然不是高普林食品,但是酒精及果糖類會代謝成乳酸,影響尿酸代謝,也會惡化痛風,高油脂食物則會抑制尿酸排泄,都應減少攝取。另外,並建議痛風患者多攝取水分,以稀釋血中尿酸濃度,並促進尿酸排出。

急性痛風發作,在治療上,通常會使用一些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及秋水仙素,或合併類固醇來抑制關節腔發炎反應。雖然藥物的治療可以讓急性症狀較快緩解,以免疼痛拖到一兩周才痊癒。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飲食的調整及水分的攝取,以降低相對尿酸的濃度。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好發於尿酸高的成年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發作時,關節處會紅腫熱痛,若反覆發作常需使用消炎止痛藥,恐增加重腎臟負擔。因此,臺中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鄭硯寧提醒,痛風患者宜多喝水以預防泌尿道結石,也應定期接受腎功能的檢查。

痛風拖 10 年未定期服藥 狀況惡化致腎結石

45 歲的張先生,因為工作需求經常喝酒應酬,飲食也不免大魚大肉,長年累積,導致自 10 年前起,反覆痛風發作造成下肢關節腫痛、不良於行。由於抽血檢驗發現尿酸過高,曾有醫師建議應服用降尿酸藥物,但張先生聽聞痛風藥吃多會傷身而堅持不服藥,而在發作時才去診所注射消炎針及止痛藥。

不過,近一年來發作頻率漸增,打針吃藥頻率提高,張先生終於至臺中醫院免疫風濕科求診,發現左腳大拇趾關節已有痛風石產生,進一步檢驗發現除了尿酸過高,腎功能也異常,更顯示兩側腎臟皆有腎結石;張先生便開始定時服用降尿酸藥物,並調整生活型態,隨後追蹤發現痛風石逐漸變小也少發作,腎功能更逐漸改善。

痛風務必服藥治療 尿酸更恐影響腎功能

鄭硯寧指出,痛風是關節炎的一種,臨床表現包含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以及關節週邊痛風石沉積,常在發作時,有紅腫熱痛現象,更會使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導致無法走路、穿鞋等,務必及早治療,若長期忽略,尿酸結晶可能會生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也可能沉積在腎臟影響腎功能進而形成尿酸結石。

勿排斥降尿酸藥物 可協助控制心血管疾病

另外,許多患者擔心因痛風服用的消炎止痛藥會家中腎臟負擔;對此鄭硯寧說明,由於痛風與心血管疾病具有顯著相關性,會增加冠心病、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和中風的風險,因此患者務必定期服用降尿酸藥物,除了預防痛風發作外,更能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及心血管疾病;提醒痛風患者宜多喝水以預防泌尿道結石,並定期接受腎功能的檢查。

減少酒精及紅肉 多喝水運動降痛風危害

對於痛風病症,鄭硯寧呼籲,患者若有痛風發作情形,千萬不要因為藥物傷身而不願就醫,拖越久對腎臟影響越劇,只要定期檢查,並遵照醫囑規律服藥,並調整生活型態,如:維持標準的體重及腰圍,適量增加身體活動等,並在飲食方面減少酒精和內臟、紅肉、魚類、海鮮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取,隨時補充適當水分,方可降低痛風對身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