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料庫 (備有3,600+文章供參考)

點擊"所選分類", 文章會顯示在>>>所有分類的最下方!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No sub-categories to show!

"體重指數" 計算器

BMI Calculator

填入你的重量及高度


你的體重指數BMI是

0


健康才是真財富

你會輕的一點嗎?

你很健康呀!

你已超重!

你已在肥胖指數中!

提議? 提議? 提議?

中醫療法

嬰幼兒常有便秘狀況發生,不過家長可得謹慎注意,如果長期便秘,且狀況不得改善,恐怕讓孩子對營養吸收造成阻礙,更可能影響孩子在學習與人際關係上的狀況。

許堯欽博士,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任許堯欽博士表示,以中醫來治療小兒便秘,除了吃藥改善體質,可以有效的促進腸道的蠕動之外,配合正確的按摩推拿手法也是常能發揮不錯的輔助效果。

外科手術後不明腹瀉 中醫療法重返健康

曾有一歲四個月大的女童,罹患先天性巨結腸症,雖然經過外科手術治療完成。但卻因為不明原因反覆腸炎與腸阻塞,住院二十次,已經雙向造口處置。導致食慾不佳,氣色不好外,排便常有綠黃色的排泄物,且有嘔吐症狀,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讓女童的身體相當虛弱。經過醫師診斷後,確定為脾虛肝鬱,夾有食積。處方以參苓白朮散合小柴胡湯加減,同時請父母每日後背俞穴按摩。經調理兩周後,女童的症狀也改善許多,便秘與腹瀉的狀況也減緩許多。

腦麻患者長期便秘 服藥佐按摩可改善

還有另一名八歲女童,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從小到大就有便秘的狀況,但家長並未協助就醫診治。後來經過中醫診治,發現女童有合併先天性大腦白質空洞化、視力與聽力障礙,且有腎臟水腫,大小便不能正常排泄的狀況。中醫師診斷為鬱熱傷津便秘。以小柴胡湯合甘露飲作為處方,經過只是服用以後,女童不僅氣色變好,甚至大小便狀況也大幅改善。

許堯欽博士建議民眾若發現家中孩子有便秘情況,可以適當的調整改變餵養習慣,除了改變飲食內容和加強營養補充,更應該加強關心與輔導小兒心理問題。此外也得教育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夠標本兼顧的矯正小兒便秘。

許堯欽博士提供了簡單的腹部按摩法,建議家長可以在人體背部的肝膽脾胃俞穴區域(第八節胸椎至第十二節胸椎旁開1.5至3吋的區域)進行推拿或指壓。每次5-10分鐘,每天三次;也可以在蹲馬桶時,順著肚臍(神闕穴)周圍腸道的走向(順時鐘方向)給予輕柔的按壓,都會有效的達到促進腸蠕動的效果。

 

俗稱「鬼剃頭」的圓禿,導致頭頂出現如錢幣大小般的圓形塊狀掉髮,讓不少患者困擾不已。造成圓禿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免疫系統疾病,或是家族有雄性禿病史。一名70歲的圓禿患者,因日夜顛倒、壓力過大,出現掉髮情形,他至中國附醫中醫部求診,透過中醫內服外擦的治療方式,成功長回烏黑秀髮。

圓禿原因多 遺傳扮演重要角色

引起圓禿的原因很多,醫生認為遺傳因素可能扮演著某種重要角色,因為圓禿患者多半有家族史的傾象;此外像是免疫機能異常,體內的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造成毛囊的發炎而產生掉髮,也是原因之一;遇到極大的生活壓力或精神上的創傷而出現的生理變化,也常會有掉髮情形,但目前醫學尚無確切根據。

壓力大鬼剃頭 服中藥重現黑髮

中國附醫中醫部主任黃升騰說,70多歲的張先生曾患頭頸癌,經放化療後穩定追蹤中,近日因為照顧生病老父,日夜顛倒、情緒壓力急速上升,持續了3過多月後,後顳及後枕部竟開始出現掉髮情形,張先生雖趕緊找皮膚科求助,但治療效果卻有限,才轉求中醫治療,2個月後頭皮下開始出現髮根。

中醫體質辨證論治 口服外擦合併效果佳

中西醫治圓禿各有方法,中醫認為,改善情緒壓力、疏肝解鬱可改善圓禿,或是以滋肝補腎法,提供毛囊營養加強局部循環、益氣活血。中醫強調體質辨證,配合病人給予多面向調整,以口服外擦合併使用,效果頗佳。

多吃紅豆、百合、蓮子、芝麻 有助秀髮烏黑

黃升騰強調,導致圓禿的原因很多,但他建議病人應檢視自己的生活起居,保持開朗的情緒;另外,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品質,及適當的運動,都有助於改善圓禿。至於食補方面,他建議病人平時可多吃紅豆、百合、蓮子、芝麻等有助於秀髮烏黑等食材。

一位37歲的鍾小姐,在生理期前易胸部脹痛、疲累,近幾個月工作壓力大,更出現易怒、情緒不穩的情形,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效率,所幸經過中醫調理與針灸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

半數婦女皆有 影響生理心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說,經前症候群是影響生育女性最常見的困擾問題,發生率約有50%以上,不僅影響女性的生理質量,還影響心理層面。身體方面症狀包括頭痛、腹痛、腹脹、乳房脹痛、便秘、疲勞等各種症狀;情緒上出現易怒、焦慮、睡眠障礙、健忘、注意力無法集中等,而在月經來潮之後症狀隨即改善。西醫認為與黃體素、雌激素等賀爾蒙、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有關,在治療上一般以緩解症狀為主。

疏肝解鬱調節氣血 搭配針灸療效佳

中醫理論認為,經前症候群主要與「肝」的功能失調有關,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常用的針灸穴位有太衝、合谷、血海、三陰交、足三里等。傳統中醫理論中,針灸具調節氣血平衡與平衡陰陽之作用,在臨床療效的確是快速而方便,往往在下針之後,適度捻針,可以立即顯現效果,再加上針刺所產生的副作用少的醫療特性。因此針灸是最安全、迅速的非藥物治療首選治療方式。

黃奕碩表示,規律的生活作息,運動習慣的養成,生理期不吃生冷食物外,建議痛經患者平時以中藥調理、搭配針灸治療,在排卵期後增加針灸次數,在生理期不適時仍可針灸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